本轮牛市很明显已经发展成一个大泡沫了,没有基本面支撑,而主要由投资者情绪推动。只是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泡沫何时破裂。但可以肯定的是泡沫的破裂是由某个事件引起的,或者说是由某个事件为借口而引起的。本文提到了三十年来中国牛市的终结不外乎两种情况:股票供应过度和监管收紧。
现在,历史又一次在我们眼前重演,让我们暂时享受泡沫吧!大家畅所欲言:你认为本轮牛市能走多远?何时结束?以怎样的方式结束呢?
4张图看懂谁制造了牛市
搜狐财经 2015年4月15日
在中国经济增速趋缓、房地产市场趋冷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意外结束了漫长的熊市,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实现大盘指数翻倍,并不断创下7年多来的新高。A股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是靠基本面(盈利)的改善,还是信心(估值)的回升?通过整理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从2013年至今每个交易日的收盘点数和平均动态市盈率,搜狐财经尝试探究其中一二。
什么推动了股市上涨?
2013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上证综指收报2276.99点,市盈率(平均动态市盈率,下同)为11.76;到2015年4月10日,上证综指收报4034.31点,市盈率为18.78。搜狐财经分别以2013年1月4日上证综指收盘数和市盈率为基准(取基准数为1),以之后每个交易日收盘数和市盈率与基准日的比值进行比较,得出当日(相对基准数的)收盘数和市盈率。再以当日收盘数除以市盈率,得出当日(相对基准数的)企业盈利水平。到2015年4月10日,上证综指收盘数、市盈率、企业盈利分别涨至1.771772、1.559541和1.136086。
如上图所上述,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企业盈利增幅>指数增速>市盈率增幅,这一阶段大盘指数的主要由盈利支撑,估值则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从2014年12月至今,指数增幅>市盈率增幅>0>企业盈利增幅,这一阶段的大盘指数的快速上涨主要有估值支撑,净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以同样的方法计算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深证成指:2013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为基准,到2015年4月10日,深证成指收盘数、市盈率、企业盈利分别涨至1.540593103、1.463433218和1.052725252。
如上图所示,除了企业利润增速降低以外,其走势与上证综指大体类似。中小板指数:2013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为基准,到2015年4月10日,中小板指数收盘数、市盈率、企业盈利分别涨至2.537817126、2.011461088和1.261678459。
如上图所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小板企业盈利保持稳定,指数和市盈率则保持着几乎同步的走势(先升后降);2014年5月至今,指数增速>市盈率增幅>企业盈利增幅,而且市盈率增幅远远高于企业盈利增幅。换句话说,中小板指数的上涨也主要是有估值支撑的。
创业板指数:2013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为基准,到2015年4月10日,创业板指数收盘数、市盈率、企业盈利分别涨至3.619278308、2.662589329和1.359307749。
如上图所示,其走势与中小板指数大体类似,但其企业盈利水平略高于中小板指数,指数涨幅和市盈率涨幅,则远远高于中小板。截止4月10日,创业板指数平均动态市盈率为91.0965,远远高于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裂时期的水平。
如果股市崩盘,原因会是什么?
本轮股市上涨,尤其是2014年12月以后的大涨,
并不是由基本面支撑,而主要是主要由投资者情绪推动的。这也是为什么本轮牛市涨势如此迅猛的原因。但是,由投资者情绪推动的、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牛市”是不可持续的,前期涨的越猛,后期跌的也会越惨。那么,如果上述分析最终成立的话,会是什么原因造成股市突然崩盘呢?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杨灵修和蒲延杰总结了历史上A股历次崩盘的记录,他们发现,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
股票供应过度和监管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