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谈到关于人民币的问题时,曾呼吁了很多次,人民币与一篮子物品挂钩,完全放开人民币对美元等其他货币的汇率。这样可以有效稳定物价。这一篮子物品是经过选择的几十种物品,衣服,食物等。保证1000人民币可以购买这篮子的物品,如果这篮子物品涨价,1000人民币买不到整篮子物品,那么增加人民币供给;如果这篮子物品跌价,1000人民币可以买到多于一篮子的物品,那么减少人民币供给。始终保证1000人民币买到一篮子物品,这样通过货币供给的调控就实现物价的稳定,不存在通胀和通缩。
我发现一个疑问,当通过物价指数反映出物价上涨或下跌的时候,中央政府立刻采取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控制通货紧缩,这似乎说明我们的货币供给还是以物价为锚的,即以食物挂钩的。既然已经与实物挂钩了,又为何还要与一篮子物品挂钩呢?物价指数与一篮子物品难道区别很大?
张五常也提到物价指数,他说“物价指数只能作为币值的目标,牵涉到不少困难。以‘目标’为货币之‘锚’不可能固定,算不上是真的锚”。
所以请教各位:各位觉得物价指数与一篮子物品究竟有何本质区别,货币调控既然可以用一篮子物品做锚却为何不能用物价指数?用物价指数有何困难,用一篮子物品又有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