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提一个关于存款准备金的颠覆性的观点,保证没有任何人提出来过。
准备金是应付银行挤兑为最主要目的,这个是没有错的。
其次,准备金率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最大货币乘数的大小。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我想说的是,我国目前央行有高达22万亿的存款准备金,很多人认为,这个钱,放在央行是死钱,假如释放到社会中,就是流动性,因此,降准,可以缓解社会上的流动性的作用。
这个观点是错的。
这个颠覆性的观点是。
因为有电子货币的存在,虽然存款准备金存在于央行,但流动性,却仍然存在社会上。因此,将准,并不能缓解社会上的流动性的问题,(当然继续释放贷款派生货币,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只能用举例的方式来说明了。
例如现在社会上,约30万亿基础货币.
假如没有电子货币的存在的话。那么社会中必须印刷30万亿的基础货币流通。
货币存回银行,仍然要交准备金20%,不断存贷循环,那么社会上目前有22万亿的基础货币,被收储到了央行。那么社会上总的流通货币,就是8万亿规模,其中还包括了银行的库存资金.
假如全用现金交割的话,那么社会中的流动性,则不足8万亿.其流动性,等于基础货币减去央行的准备金.
而现在正因为有电子货币的存在,银行体系中,约30万亿(实际上是33,34万亿规模左右)的活期存款,其中大部分以电子货币存在,其交易不需要现金交割,其流动性仍然存在社会上。
任何活期存款,几乎大部分都是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存在的,都是具有流动性的货币,都存在于社会中。
而假如依靠现金交割,则大量的准备金,则收储在央行,失去了流动性。
这个就是电子货币出现后,导致的一个全新的金融货币现象。
如此等等引出了一系列的全新的金融货币新事物。
因此,降准,不会缓解社会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但可以增加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甚至还可以认为,频繁及大幅度降准,意味着银行系统的风险来临了。别忘了准备金本就是为了应付银行系统被挤兑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