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 发表于 2015-4-27 19:13 
忘记他是搞培训的啦
才不是,那才几个肉串的钱,他是当过大官的,给你看一下详细资料
孔子不仅做过官,而且做过好多种官,还曾经做过高官,有过丰厚的收入。
不错,孔子年轻的时候确曾“贫且贱”(《史记•;孔子世家》),但也在鲁国贵族季子手下做过家臣类的小官,如管理过仓库、畜牧等事物(《史记•;孔子世家》)。后来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县长),干了一年之后成绩很不错,就被提升为“司空”,再后来则被提升为“大司寇”。
说起来,孔子即便绝顶聪明,如果没有年轻时候在季子手下管理过钱粮、畜牧的经验,仅仅凭着他的儒学理论,是不可能做好县长工作的。孔子的升迁,首先靠的是他的才干,凭的是工作成绩。比如他官仓库钱粮,是“料量平”,负责畜牧,则“畜藩息”,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史记•;孔子世家》)。尽管这里面可能包含着司马迁个人的感情成份,但孔子官做得好,有成就是肯定的。
“司空”究竟是什么官呢?司空金文作“司工”,主管土地,兼管土木等建筑工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这是在周朝的时候。当时“司徒”、“司马”、“司空”被称为“三有司”,地位并不很高,只是负责一方面具体事物的官员。在春秋的时候,“三有司”的地位有所提高,司空是负责土地、工程的官员。
孔子由“司空”被提升为大司寇,“大司寇”又是什么官职呢?“大司寇”是一国最高的司法官。这一职位,与现在的“司法部长”或者“大法官”又有所不同,因为在周代、春秋时代,一国执掌刑罚最高官员,通常是进入了权利核心的人物。
孔子在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被任命为大司寇,到了十四年,又被提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代行宰相职权。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大司寇这一职位与现在的“司法部长”的不同:现在的司法部长或者大法官,是无论如何不能代行中央政治局常委职权的。
孔子在当了大司寇并代行宰相职权后,曾杀了鲁国的大夫少正卯,可见孔子的职位是很高,权利也是很大的。当然,后代的朱熹、钱穆等人都有不同意见,说《史记》不足信。但是,孔子做过大司寇并代行过宰相职权,却是无可争议的。]
孔子曾经去过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曾经问过孔子“您在鲁国的时候挣多少钱啊?”(“居鲁得禄几何?”《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老老实实地回答:“俸粟六万”(同上)。
这“俸粟六万”究竟是什么概念呢?根据唐代张守节的《正义》,“六万”指的是周代的小斗六万斗。六万斗折合唐代的计量单位,就是二千石。换句话说,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每年能得到二千石谷物的报酬。众所周知,在汉朝的时候,“二千石”则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指郡守一级的官员。通常来说,一石为十斗,或者说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二千石,就是说二万斗,或者说是24万斤。以今天的物价折算,孔子当初的年薪在40—50万元之间。
从孔子被任命为大司寇算起,到遭受排挤、猜疑而离任,有四年时间。这四年里,孔子的收入,大约在160万到200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