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央企数量有望进一步缩减至40家。
“国资委已经就推进央企重组专门下发了文件。”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将国有资本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而本轮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特别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资源要素将会进一步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防止类似南北车那样在参与全球项目时出现同业恶性竞争等情况,目前很多央企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在强化主业的同时,本轮兼并重组将会更加市场化和公开化,避免行政性划拨,比如央企非核心业务尤其是三产,将会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出售。”上述人士说。他向记者坦言,现在同类型的企业太多了,这是2005年推行多元化的结果,包括核电、水运、铁路等很多行业内都存在不止一家央企,有些行业甚至有六七家之多,以后还要进一步合并同类项。参与重组的一家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合并会涉及很多敏感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成为国资委对本轮央企重组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最核心的要求。
数据显示,国资委共有112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据了解,去年年底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宣布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今年两会开始南车北车宣布合并,而近期记者获悉,另两家央企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也已经实质性启动,将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此外,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国家已开始研究中铁和中铁建合并计划。另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并成为国际巨头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真正的竞争者。中海海盛4月15日发布一则关于“控股股东中海集团正在筹划与中海海盛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引发了市场对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四大航运类央企互相整合的猜想。
而作为央企改革试点之一,国投系整合从国投中鲁拉开了帷幕。据了解,2014年6月3日,国投中鲁因重大事项而停牌,2014年9月18日,国投中鲁发布重组预案公告,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股份转让的一揽子整体交易,实现江苏环亚借壳上市。同年11月17日,停牌四个月之久的中纺投资也发布资产重组方案,拟通过定增收购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持有的安信证券100%股权,交易价格183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61亿元。
此外,中信重工1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此次停牌也被称为中信系整合开始的预兆,4月15日,公司构建的亚洲最大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宣布全面投产。
据了解,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专家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是瞄准了做强这个目标,即通过具有较强规模基础和一定竞争优势企业的强强合并,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优化,从而构建起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下一步我国很多央企所面对的不是在国内的竞争,而是面对国际市场上更加强劲的对手,在分类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央企将迎来重组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500强中,我国央企占据了工程建筑、金属产品与银行业的第一位,原油采掘、船务、炼油与贸易领域的第二位,但在其他45个产业领域中,我国央企排名靠后,甚至像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国家核电这样的企业都没能进入世界500强名单。
李锦认为,央企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还有央企之间恶性竞争的原因,特别是在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央企强强合并,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反制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更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
但是也必须看到改革的艰巨性,有专家提醒,在推进强强合并的同时,应该引入有效规范央企管理机制,积极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避免因为滥用市场垄断可能出现的对消费者的实质性利益损害;另一方面,下一步的央企整合中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确保改革稳健有序推进。
政策:为国企合并铺路
上周五,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第十四条、第四十四条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2号》,主要内容包括扩大募集配套资金比例和明确募集配套资金的用途。最大亮点即是本次修订将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从25%扩大至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一并由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予以审核。
证监会将其解释为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促进企业重组的作用,加大并购重组融资力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机构认为,此举意在为国企合并铺路,今天央企重组概念有可能出现井喷。
市场:潜力股股价飙升
证监会呵护股市慢牛意图明显。上周A股呈现震荡上行走势,量能持续放大,大盘平均单日交易量接近万亿历史纪录;证监会则出台规范两融业务以及加快新股发行节奏,以抑制疯牛行情。
4月23日,中国电建重组方案在央企整合重组的浪潮中“尘埃落定”。4月24日,中国电建复牌应声涨停。同是大蓝筹的中国联通,本周股价涨幅28%。此前,有消息称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合并,尽管遭到官方否认,依然有不少机构和市场人士认为,在央企改革和整合重组的大背景下,电信业整合既有预期又有空间。上周,具有央企重组概念的潜力股成为市场疯抢的标的,多只个股封上涨停,主力抢筹动辄数亿资金,表现凶悍。
盘点:六大央企重组机会
今年以来,央企整合概念持续发酵。尽管央企频频否认,但在资本市场上,“传闻-澄清-证实”的逻辑屡屡应验,市场已经学会了从澄清公告中体味反面的可能。不可否认,央企整合风的确在A股市场上再次刮起,六大央企集团备受青睐。
中信系,市场预计中信集团下一步或还将对各个板块进行整合,在市场看来,已停牌3个月的中信重工就是一个征兆。国投系,国投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自去年9月就拉开了整合的序幕。电信系,虽然今年中国联通两次否认重组,资金仍然狂热追捧。中粮系,改革力度超预期,地产业务整合成看点。招商系,改革之路已开启,重点打造金融、地产、交运三大板块。中船系,有分析指出,中船系目前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威胁,部分资产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会否像南北车一样进行资产整合具有一定想象空间。
分析:下半年将现国企兼并重组浪潮
2015年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左右,这是未来5至7年之内国企改革将要实现的目标,届时目前央企将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
市场认为,2015年下半年将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兼并重组浪潮。这些潜力股股价飙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央企改革已全面铺开,首批改革试点无疑将首先受益。
首先,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决定了部分央企的合并重组是大概率事件。其次,没有央企的大重组、大整合,“中国制造2025”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三是“一带一路”不仅让高铁走出去,更主要的是展现了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能力,使更多的行业成为受益者。央企大整合时代来临,为资本市场打通了结构调整的新渠道,也为股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风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具有改革重组预期的央企个股已经被轮番爆炒,估值明显偏高。另外,这些概念股多数业绩平平,市场炒作的多是预期,一旦预期落空,股价将有明显回落。以本轮行情的龙头中国南北车为例,截至上周五,前者年涨幅为432%,后者年涨幅接近400%。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