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15-6-16 23:02:07
发现楼主在看卡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在此特定另外推荐一本,桂涛《是非洲》,我很喜欢。
本人大三在读,站在保研与考研的风口。
不说硕士怎样,其实从本科就已经开始拼论文了,发论文几乎成了保研的敲门砖。
现在学院的学生还弄了一个本科生刊物,已然成了小圈内的自娱自乐。
再也没有人看书,只有搞论文、搞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6 23:37:44
我喜欢国学,尤其是历史,受易中天,王立群影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7:53:43
曾经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好好搞学术,现在才知道我被学术搞了。
搞到学术的人从来不搞学术,搞学术的人从来搞不到学术。看看领导们的课题,哪个是他自己搞的?又看看课题,又有哪些属于真正搞学术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8:16:12
哈哈,混口饭吃,都是圈内人自娱自乐的场所,看开点,要不混吃混喝,装傻充愣,要不就选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业。要不叫难得糊涂,哈哈!其实很多行业都存在类似情况,尤其是跟ZF密切相关的行业。实在想做研究就出国深造吧,也别回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8:29:11
社会和学术既得利益集团垄断了所有的资源,他们贪婪地掠夺着社会财富,欺压和剥削着其他非本利益集团的所有各类老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他们才是万恶之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8:37:12
拥有资源的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享乐挥霍,根本不会搞学术;真正想搞学术、做些研究的却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生存都快成问题了,想搞也搞不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8:38:13
中国特色,呜呼哀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09:18:08
用先进地计量工具和年鉴数据就做出一堆无用论文”的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0:34:25
有些事情是普遍存在,但是不是一概而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1:03:20
楼主所说的现象确实存在,我们也无法改变这种现实。一个真正热爱学术的人,不会在意,至少不会太在意所谓的课题和基金,而是潜心的钻研。其实现在很多期刊杂志还是比较公正的,只要论文质量好,发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目前由于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想静下心来,纯粹的做学术还是比较困难,除非自身的家庭条件和经济基础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1:15:14
分析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2:45:33
楼主阐述不可否认符合现在的现实,怎么说呢,辩证的看吧。我想管理科学中规划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经济学力求效用最大化,我的意思是大环境固然存在不好,但是也需要一些能在约束下做到最优的勇士,小步前进也是可以接受的。祝楼主调整心态,工作顺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5:32:02
官本位的国体在这里,学术暂时只能为之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5:54:12
楼主莫要着急,看得出来你还是对当老师、对传道授业解惑抱有相当大的期望的。虽然现在对学术界相当失望,转而投向其他方向就业。但是,楼主,我想告诉你,各行业在“地球上”已经没有理想的工作环境了~去企业,去金融机构,去ZF,走近哪里,你都会发现那里阳光下的阴影的。好好工作,安安静静的读书,安安静静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过多经历一些挺好的,最终阅过行业百态,你会发现内心深处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相信走过弯弯折折的路,最终你还会回到读博当老师这条路上来的。或许那时候,你还真能做出些成就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16:05:42
小到硕士申请研究生项目最重要的是要看导师是不是校长、院长、处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26:20
现在生活成本比较高,自身价值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物质财富来体现,说白了,都是钱钱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36:24
尽管你的预期受到挫折以后产生了不满情绪,但这并不足以使这些回复你的人——也是和你遭受同样痛苦的人们去反对这个带给你们痛苦的学术圈制度,你还是要依附于这种秩序,私人的阻挠作用太轻微,根本动摇不了这类现象,这种不良现象不仅要忍受,而且是很自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39:30
zouguangyong 发表于 2015-6-16 12:37
既然选择做学问,追求的就不是地位。寂寞是给予学者最宝贵的财富。
你的境界值得学习,我的人生视野还是不行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40:07
352897834 发表于 2015-4-30 11:51
但有些事情是自己无能为力的,比如一个课题选了一个指导老师(不是自己的导师,自己的导师不方便)并顺利 ...
      你的预期受到挫折以后产生了不满情绪,但这并不足以使这些回复你的人,这些和你遭受同样痛苦的人们去反对这个带给你们痛苦的学术圈制度,你还是要依附于这种秩序,私人的阻挠作用太轻微,根本动摇不了这类现象,这种不良现象不仅要忍受,而且是很自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40:41
shaoqinglong11 发表于 2015-5-1 03:58
如果轻松地给学者一份很好的薪水,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愿意一辈子写一本书。只是大家都在拼论文,环境已然浮 ...
你的预期受到挫折以后产生了不满情绪,但这并不足以使这些回复你的人,这些和你遭受同样痛苦的人们去反对这个带给你们痛苦的学术圈制度,你还是要依附于这种秩序,私人的阻挠作用太轻微,根本动摇不了这类现象,这种不良现象不仅要忍受,而且是很自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0:46:47
research 发表于 2015-5-6 11:50
这是研究生培养产能过剩导致文凭膨胀的必然结果。
只要研究生缩招80%,
情况就会发生逆转。
那80%不仅自己蠢笨无能就算了,还把20%的人的教学资源占用,并用虚假逢迎的手段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人傻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他还拉低了本来有可能出头的人的机会和整片场域的格调。
让多出来的80%的教学资源专门培养留下来的20%精华。
否则多少有志青年都要在此种外部作用下郁郁不得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1:26:32
学术为公,学问为私,前者当然会受社会影响,楼主清醒人,但并不妨碍自己搞学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7 23:41:40
其实楼主大可换一个思路来看,现在是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社会阶层流动量很大,所以人人都变的很功利,社会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些功利的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潮,所以显得做学术没有那么重要。一旦大潮褪去,社会发展进入极限状态,做学术才会被再次推崇,但到那个时候,楼主会不会抱怨常年工资不涨呢?没有挣大钱的机会呢?所以我觉得楼主还是应该想好自己要些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07:24:06
经济科学有无穷魅力,如果整成楼主说的状况,实在是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08:17:32
行政权力没有边界,,这是个大问题

不过,,,学术还是能够在夹缝中生存,,,,,潜心努力,,终会有成就的一天
要耐得住寂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09:34:11
要在污泥中生存而不染,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钦佩楼主的志向,期望能够永远保持心中的那份宁静。
作为过来人,期望楼主明白,今天的坚守,在大环境下,很难持久——需要支撑的东西太多太多。
但是,作为人的社会,仍有一些人性的光辉,人性中的真善美,终究藏在人心的深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10:00:43
用先进地计量工具和年鉴数据就做出一堆无用论文 ,这句话说到关键点上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10:05:36
楼主分析地很透彻, 很现实。其实选择去工作也很好呀,在现在的学术环境下,有人选择继续读博,有人离开出去工作,其实无非就是每个人的经历、判断不同,最后做出的决策也不同。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判断,可能比勉强去读博勉强自己接受那种环境有更好的结果。觉得楼主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去工作也会做出很好的成绩的~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6-18 21:44:02
“ 屠龙非世资,学问求自得” 楼主也不必如此悲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有什么纯粹的学术净地,如果有的话,也只有在自己心中吧。个人认为,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良心的学者,即“三有”学者,还是比较现实的目标吧。当然,我们也时常看到为追逐名利而成为“三无”学者的案例。怎么说呢,且行且自重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