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各国的金融战争
金融战争已成为各国主要的战争模式
第一章近代史上各国的金融战争
我有两个主要的敌人:一个是我面前的南方军队,还有一个就是后面的金融机构。在这两者之中,后者才是最大的威胁。我看见未来的一场令我颤抖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靠近,让我对我们国家的安危颤栗不已。金钱的力量将继续统治并伤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终积聚到少数人手里,我们的共和国将被摧毁。我现在对这个国家安危的焦虑胜过以往任何时候,甚至比在战争中更为焦虑。——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翰?林肯
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被信用系统牢牢地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地集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已经完全陷于最糟糕的统治之下,一种世界上最完全,最彻底的控制。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政府,而是在极少数拥有支配权的人的意见和强迫之下的政府。
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业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他们知道这种看不见的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如此的悄然无形,如此的无孔不入,如此的互锁在一起,如此的彻底和全面,以致于他们不敢公开谴责这种权力。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你知道美国历史上为什么有七位总统先后被行刺吗?
你知道美联储实际上是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吗?
你知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吗?
你知道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最终目的吗?
21世纪最激烈的战争是什么?也许有人认为是硝烟弥漫的军事战争,也许有人认为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战争。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经济战争将主宰天下!
经济战争,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金融战争。事实证明,金融战争已经成为当前各国主要的战争模式。在美国的历史上,总共有七位总统先后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19世纪后期,美国爆发以南北战争为代表的一系列内战……表面上是政治权力的争夺,但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在美国建立私有中央银行系统这一金融制高点。我们不难发现,一切都是为了金融而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金融战争将继续上演,而且愈发激烈。在经济领域,金融就是国际经济战争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领域,便可以掌握其主动权。
金融战争是所有战争的最高形式(1)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人类正经历着从“野蛮”残杀转变为“文明”博弈的时代蜕变。金融战争已经取代明火执仗的军事战争,成为强国巧取豪夺的主要手段。而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比有炮火连天的战争更可怕,它可以让亿万人的财富瞬间蒸发,也可以让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在瞬间坍塌。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前苏联解体及其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等,这一切已经都为我们敲响了金融战争的警钟。而尚在酝酿中的金融(外汇、期货、股票及其他衍生产品)之战,也正时时逼近爆发之日。
金融战争的威力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理解得更加深刻。东南亚的经济原本发展迅速,而亚洲金融风暴仅在1997年10月一夜之间,便将千百亿美元蒸发得无影无踪,从而导致东南亚经济陷于全面瘫痪。亚洲金融危机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实施了多年的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由此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等国家的货币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最晚受到影响,但遭受的冲击却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目标锁定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所谓联系汇率制,是指A,C货币不能直接进行买卖,但是A货币可以与B货币进行买卖,而B货币可以与C货币进行买卖)。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使其一天内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最终顶住了这一压力。后期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再次爆发金融风暴,引起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尽量减小损失。这一举动触及到国际银行家的利益,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对美元汇率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22日10:30-11:30
Rock Creek Goup
现阶段通胀不是问题,其他国家也不会感到巨大的通胀压力,但是2-3年后新兴国家将面临通胀压力
从World Bank Treasury 出来,我们接下来去了Rock Creek集团,同他们的对冲基金创始人、前世行首席财政官兼投资总监见了面。这位对冲基金创始人是一位稍微上了年岁的女士,是犹太人,整个人显得精神奕奕,充满活力。在美国像她这样的犹太人通常在金融领域地位都很高,颇受大家的尊敬。
Rock Creek现在管理的资产大约有650亿美元,美国各州养老金、美国大学基金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基金都交给他们管理。Rock Creek与美国政界如财政部、FED等部门政要关系密切,前FED主席格林斯潘就在该机构办公。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发起基金专门用于收购美国市场上的廉价资产。
Rock Creek Group的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且分散。主要通过Fund of Fund (85%是对冲基金)形式投资于美国以及国外债券、发达国家一级新兴市场股票、私募股权、高收益产品、和大宗商品、农产品、不动产等实物资产。鉴于危机导致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暴跌,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发起基金专门用于收购美国市场上的廉价资产。
这位对冲基金创始人短期内看好美国,她觉得美国的政策反应速度快,危机能够妥善得到处理,相对风险低。3-10年的时间依然看好新兴市场,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基础扎实,无论是财政状况、外汇储备、外债水平相比以往有很大改善,美国金融危机对其波及程度相对较小,长远看经济还将保持高速发展。
"过去20年,美国经济的繁荣得益于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以及金融服务业的膨胀。金融行业通过高薪吸引力大批人才,导致该行业的迅速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当中金融服务业占比过大而实体经济发展受到压制。"这位犹太女士认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巨大。未来20年美国经济将逐步回归均衡,即金融服务业出现萎缩而实体经济的贡献将逐步加大。
我们问这位女士美国政府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是否会引发通胀,她觉得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整个金融体系去杠杆化,这是一个通缩的过程,因此FED注入流动性不会引起通胀。而且"现阶段通胀不是问题,其他国家也不会感到巨大的通胀压力,但是2-3年后新兴国家将面临通胀问题"。
置于美国利率政策的走向,她觉得取决于谁当选总统,其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现在还说不清楚。融体系去杠杆化,这是一个通缩的过程,因此FED注入流动性不会引起通胀。而且"现阶段通胀不是问题,其他国家也不会感到巨大的通胀压力,但是2-3年后新兴国家将面临通胀问题"。
置于美国利率政策的走向,她觉得取决于谁当选总统,其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现在还说不清楚。
同时又是投资总监的她认为在资产管理中,资产配置最为重要,决定收益水平。其次,注重分散化投资控制风险。所谓分散化投资是尽量降低投资品种之间的关联度,分散收益来源。Rock基金45%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并均匀分布于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市场以及私募股权,19%的高收益品种、26%的商品等实物资产投资、15%债券。信奉中长期投资,认为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能取得最好回报。
22日11:30-12:00
美联储高层:绝对不会出现1929年-1933年大危机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日本90年代的流动性陷阱
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资深华人经济学家,是林毅夫的学生。他在Fed的地位很高,已经进入美联储的核心决策层,因不便透露其姓名,这里称他为A先生。
也许是身处美联储的立场,A先生觉得本次经济衰退的幅度不会很深,时间不会很长,"绝对不会出现1929年-1933年大危机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日本90年代的流动性陷阱。美国将很快走出衰退,比欧洲、日本更快,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制度灵活,允许低价拍卖资产,允许企业大量裁员。从时间上讲,美国房产市场复苏一般需要3-5年时间,经济的复苏最快在明年就可以看到。
A先生对美联储解决当前危机似乎很乐观。他说,美联储完全有能力解决当前危机,即便财政部7000亿救市计划不被国会通过。"他显得非常有信心,暗示联储还有其他的政策工具。不过他也没有完全吹牛,在今后的几天我们看到确实有一些工具。但是是不是有他说的那么多,就不得而知。"我们的一位投资总监说。
A先生给我们做了分析,他说,日本当年失败的原因是只做利率不做数量。联储首先把利率降到2%,然后通过开放贴现窗口等措施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恢复市场信心。市场担心Fed会接管所有银行,而联储根本没有承接力,最终导致救市计划破产。
"银行流动性问题是信心问题。Fed希望通过不断注入流动性为银行资产提供担保稳定市场信心。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金融体系正常运转,问题就会大大缓解,最终不会出现接管所有银行的情况。"华先生交流中说。
A先生觉得此次危机不是市场机制出问题,而是政策监管出了问题。美国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严重漏洞。理论上讲,高风险业务应该需要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目前监管政策对此没有约束。未来政府要做的是弥补监管漏洞,严格资本充足率要求。
"短期风险基本释放,未来经济风险相对较低,导致美元强势。从5-10年趋势看,美元是走低的,其贸易逆差的调整很艰难。尽管如此,美元未来依然是全球的核心货币,欧元不会取代它。联邦利率将保持低位。"A先生对于美元和联邦利率走势如此判断。
"伯南克因研究大萧条著名。在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时,让他出任联邦主席可谓生逢其时,是美国不幸中之万幸。"A先生看起来对解决危机充满信心。
后来A先生还谈到,美国的家庭负债表其实并不象外界看来那么遭。不过"我们团队的人对此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看起来有些过于乐观了。"一位投资总监说。
22日14:30-16:00
US Treasury美国财政部
22号花了一个下午拜访了美国财政部(US Treasury),主管国际货币和金融政策的财政部次长等6人会晤了我们。
财政部经济学家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及全球经济,房产抵押市场处介绍美国当前房产抵押状况、金融市场监测处介绍美国过去两周金融市场状况。
总体感觉,财政部官话比较多,似乎有些代表美国政府的对外声音。
财政部经济学家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及全球经济、房产抵押市场处介绍美国当前房产抵押状况、金融市场监测处介绍美国过去两周金融市场状况。
不过,尽管他有些官腔十足,他说的很多话还都比较经典。其中一句话给我们印象特别深刻。他说,"There is no Keynse in 1929. Today everyone is Keynse(1929年时没有凯恩斯,今天人人都是凯恩斯)。""这句话成为我们今后几天的口头禅。团队中的博时基金投资总监陈亮说。
财政部预计三季度美国GDP增长为1%-1.5%,出口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由于税收返还因素的消失增速出现下降。
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前景不明朗,不利因素诸多。体现在,金融市场大动荡将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进一步拖累消费;房地产价格继续下降,2008年底能否止跌尚不明朗;美国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将影响美国出口增速。也有好的方面,伴随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回落通胀预期得到控制;非金融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财政部次长说,美国经济复苏取决于信贷危机是否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美国房地产抵押市场,这位次长分析道,"房地产供过于求状况严重:由于信贷过于宽松,美国建了太多房子,目前房屋库存需要10-11月消化,这还不算断供退房的供给量。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定价过高抑制了购买力,造成需求不足。"
我们问他,如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答案是如何使房屋所有者不断供交房以减少供给压力。需要进行GSE改革使穷人有房住以替代次级贷款。
我们又问他,政府为什么要出手救两房?他说,美国房产抵押市场有5万亿,两房占有80%份额。如果放任不管,将严重影响两房购买抵押贷款的能力,会造成市场崩盘导致纳税人救助成本大幅提高,也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极大影响。
所以财政部决定注入1000亿资金救助两房,同时更换管理层,并为新发MBS提供回购支持。
我们再问,如何评价本次危机的严重性?财政次长很严峻地说,本次危机很严重。但不同于29-33年大危机,因为宏观环境发生变化。1929年,美国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解除危机,使得整个经济运转停滞。这次不同,政府反应迅速,降息、财政刺激、注入流动性等等,不会出现大萧条时期情况。目前看,美国GDP增长仍然为正。美国的经济制度弹性较大,在危机来临时允许注销坏账、破产重组,因此也不会出现日本"失落的十年"。(王小静 李晔斌 汪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