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危机
算上这次次贷危机,自1929年以来美国已经发生大小共十次经济危机,其中包括80年代的四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1948年至1949年的“马歇尔计划”、 1973年至1975年的石油危机、1987年的股灾。
经济危机的产生是因为经济系统中生产能力过剩而又缺乏足够的消费价值,经济长期高涨过程中各种矛盾积累到尖锐程度时,经济泡沫就会破掉。所谓“泡沫”实际上是贪婪的产物。美国历史上的数次经济危机大都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这次的次贷危机也正是一场空前的“贪婪危机”, 美国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认为美国目前正处于8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言下之意是次贷危机的最终影响将超过上述的美国80年代四大经济危机。
从2000年来,美国房地产的价格最高涨幅达到80%。在空前的房价上升热潮中,美国的金融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几乎都活在盲目的乐观中,以为正处于一个价格会一直上涨的好时代,雷曼作为华尔街最大的房屋贷款的持有者最终死掉了。
倒下的雷曼正因为自己的战略过分张狂,在投资杠杆最高达到40:1时,其风险管理近乎虚设,最终的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甚至雷曼在最后时刻寻求买家时还存有略微贪婪的讨价还价,错过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针对过度消费与过剩生产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出现了严重问题。长期以来美国人习惯了借钱消费,如今美国的消费信用急剧下降,在未来失业率还会不断升高的预期下更是加大了消费信用的风险性,导致个人极难从银行借到钱,消费规模因此将极具萎缩。美国政府这次救援计划希望能让银行重新发放贷款,可是目前美国的银行在面对高风险时贷款态度不得不过分审慎,表现出信贷的恐慌性紧缩。人性就是如此,受到过分贪婪的惩罚后,总是用过分恐慌来平衡。
美国政府曾多次在中国的金融秩序问题上指手画脚,可是在次贷危机发生的今天往回看,美国向世界鼓吹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市场,却造成了他们这次自我毁灭的危机。现在并不是批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时候,要知道,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5倍,并且美国之前在面对多次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中都挺过来了,而新中国建国以来尚未发生过一场金融危机,但在经历长期的繁荣后,危机迟早是会到来的。
好在我们的政府借鉴了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的留下的经验教训,美国政府现在为了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兼并、注资等行为正是我国政府早已做过的事情。但是这次危机对我国带来的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中国政府手握的大量美国国债、以及各个金融机构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价格都大幅缩水。中国大幅增长的出口一直帮助经济吸收了巨大的生产量,增加就业并刺激进一步投资,随着美国经济及其他经济体的衰退,中国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随着未来美元汇率走弱,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会上调,届时会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CPI与PPI的剪刀差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制造业将生存艰难。
目前美国推出的救市政策是自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最大一次干预,加上史无前例的全球各大央行联手降息都是很积极的信号,干预如果成功,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调整有可能见底。但是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这些干预手段不会改变经济衰退的趋势,衰退之后经济也很难提速。谢国忠担心全球央行联手降息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认为央行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毫无节制的注入资金还将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
美国的财政的高赤字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干预行动,很可能推高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要真正解决问题,单靠政策的直接干预是不够的,需要结合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才能真正见到效果。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必须严控贪婪心理,在面对危机时也不必过分恐慌。危机、萧条、复苏、高涨是经济周期持续循环的过程,危机既表明了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也预示了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