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精彩摘要
2015年5月26日,《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其精要内容何在?
国家安全形势
1.世界的总体安全态势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爆出。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将有新的发展,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认识一些地区的常态,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
2.中国安全环境
中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3.白皮书表达我安全关切
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国家发展走向引起地区国家高度关注。
4.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俊东,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物,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率低空抵近侦查,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
5.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
随着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国际的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激斗、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
6.世界新军事革命带来新挑战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军事安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
1.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五个适应”军事战略需求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要求,适应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3.“四个维护”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事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4.中国军队的“八项战略任务”
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1.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依据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决定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2.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
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内涵
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知道,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和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远经略,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和打赢战争。
4.新形势下基本作战思想
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
5.新形势下基本作战思想
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坚持灵活机动、自主作战的原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
6.新形势下军事战略布局
根据中国地缘战略环境、面临安全威胁和军队战略任务,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应对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威胁,维护公共安全;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7.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九条原则”
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态势;保持维权维稳平衡;努力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
军事力量建设发展
1.军事力量建设总体目标
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不断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陆军发展战略
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需求,组织作战力量分类建设,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
3.海军发展战略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哟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做略威慑和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4.空军发展战略
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
5.第二炮兵发展战略
第二炮兵发按照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增强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军事斗争准备
1.军事斗争准备总体要求
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坚持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真抓实备、常备不懈,全面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
2.提高军事训练实体化水平
坚持把实战化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实战需要出发从严从难训练部队。深入开展基于实战需求的战略实景训练、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符合实战标准的实兵对抗训练。建立健全训练检查督查制度,努力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
3.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遂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新时期军队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和提升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纳入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筹划和实施,抓好应急指挥机制、应急力量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