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谢你的介绍。
我始终是从现实生活来看问题的,如果一个理论不是从生活中产生、不能解释生活,我是不会感兴趣的,这也许与你的思路不同。
我认为“历史成本”这个概念不太具有存在意义,任何人的生活都是在事先作了评估与选择的结果,人们为了目的而付出代价,也就是说目的在先代价在后,人们在付出代价后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代价与效用出现与预期的不一致),如突然生病了,有急事出现等,人们是不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更新,有无必要作不去。而你谈到的这种行为改变有没有涉及这种特别情形,故我认为你的分析是没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是不存在的生活分析。
就好象你要回复一贴子,把字打好了,并没有意外的感情变化,你是不会再考虑回还是不回的问题。
看来你的“成本约束”是指人们在付出行为代价后,该代价约束着人们的下个行为选择,问题却是这样,但我认为这种分析方法并不科学合理,没有多大的生活意义。
至于说到上河定律的看画时间长短,也是由许多新情况加排队时间来定的。人们重复性地进行两次完全相同的行为选择评估是不存立的,毫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