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是流动性的急剧变化
流动性的定义很多,我比较倾向于把其定义为:资产以最小成本变现的能力。成本越小,变现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反之越弱。历次金融危机中都可以看到流动性急剧变化的现象。但这次危机这种特征最为明显。从全球流动性过剩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转变为流动性枯竭,破使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央行不得不向市场一次次注资,降低利息,释放流动性。
要分析流动性问题首先得先弄清货币的范畴。货币的本质就是流动性。在中国央行把货币分为M0现金,M1是M0加活期存款,M2是M1和定期存款等。但是在西方些国家把货币的概念已经大大扩大,有的甚至分到M7,M8。此时的货币已经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而是包含了大量的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比如信用等级到的债券等。我们所说的流动性过剩实质上也是包括这部分金融工具。当资产价格体系崩溃的时候,这些金融工具首当其冲,价值一下的大幅缩水,流动性迅速伤失,从而退出货币范畴。另一方面,由于信心和预期崩溃,居民大豆愿意持有货币,减少投资,这样市场上的流动性又减少一部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大量破产,牵连甚广使的各个存活下来的机构都开始收缩信用,在乘数的作用下,市场流动性一下子枯竭,即使央行释放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也会被民间储备,以至成为杯水车薪。这像极了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在这么多共同力量的作用下,流动性一夜巨变也就不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