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券界和财经媒体都在热烈地讨论股票的估值问题。讨论中,很多市场人士又重提20-30倍市盈率的合理性和投资价值,甚至还拿出一些H股和国际市场上一些蓝筹股20倍左右的市盈率来做对比,论证其合理性。我们认为,如何判断上市公司的价值和评价标准,对股票市盈率这个指标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 对市盈率的理解。我们通常理解的股票市盈率,就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实际上,市盈率指标是一个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假设每股盈利都归股东所有,并全部分红,也就是说,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经过多少年我们的投资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来,但实际上,公司实现利润并缴税后,还要按照规定和公司章程,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少数股东权益等等,然后才能进行利润分配。可供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是:当年净利润一各项提取金额+往年未分配净利润。如果从分红派息的角度衡量投资价值,这项指标才有实际意义。一般情况下,某只股票的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小,股票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通常十几倍的市盈率被认为是投资的安全区。但是,如果单凭市盈率来作为选股票的标准,那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市盈率指标只能说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情况,对未来只能是预测。这也是人们认可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其市盈率高一些,而成长性一般的公司市盈率低一些的原因。因此,对市盈率这个指标的计算运用以及预测,只能在单只股票上有实际意义。用"大盘平均市盈率多少多少倍"的说法,来进行对比分析市场中全部股票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只能起到误导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对市盈率指标的理解。市盈率作为一项经济指标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它所使用的载体上,就像利润指标一样,当具体数值是虚假的时候,利润指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有盈利的情况下派息率是极低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严重失真的指数,市盈率这个指标已无任何参考价值可言。市盈率这个指标虽然有局限性和缺陷,但它对衡量一只股票价值还是有重要参考作用的,其前提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信度较低,相当多的公司在造假和违规,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案件已使中小投资者伤透了心,这种情况是无法用市盈率这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公司的价值的。更突出的问题还有,中国上市公司特别的股权结构.也决定了无法用市盈率来横向对比上市公司的价值,股份全流通市盈率会低一些,不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同时市盈率的运用必须是动态的才有参考作用,为什么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的市盈率高于纽约证券市场上的市盈率?因为前者市场中有许多增长潜力大成长性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十几年时间在它这里诞生了像微软、SUN甲骨文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
投资者要的是投资回报率不是虚无缥缈的投资价值。我们知道在成熟和规范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也就是派息率大都在50%以上,所以市盈率这个指标是有重要参考作用的(例如在海外上市的中石油已经连续三年分红率在45%以上)。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不分红或基本不分红的,很多绩优公司也是很少分红的。我们说:投资者要的是投资回报率,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投资价值。2003年度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实际分配的净利润仅在10%左右,2003年度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6元,平均分红每股不到1.5分钱,按当前平均股价7~8元计算,平均市盈率高达300-400倍以上,这还谈什么投资价值。由此可见用每股收益的市盈率来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已经失去意义。
多数上市公司只索取不回报或少回报的疯狂圈钱行为,也决定了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其投资价值。本来原有的再融资政策就够宽松的了,已由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修改降低为6%,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为保这6%而做假账,以骗取配股资格。现在多数股票的价值回归。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其根本原因还是由公司的真实价值决定的。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实际价值。我们盼望中国股市快快诞生像通用电器、微软、IBM以及中国的联想、中集集团、同仁堂等那样的优秀公司,使股民们通过投资这些有价值的公司为自己带来投资回报。同时我们也要认真的思考和反省,不能太浮躁了,目前中国A股市场上绝不是"不必对市盈率盲目悲观",更不是"绝大部分股票已进入投资价值区间",而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需要在规范运作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尊重中小投资者,尽快健康成长起来"。公司质量是股市的基石,我们市场中的健康企业多起来,才能真正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