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硕士、博士生复试时,有时也会遇到有的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或者是贫困家庭,他们对机会的渴望甚于其他学生。我们学院的老师在对待这样的同学时,也会认真聆听,尽量帮助。
但是,也会非常担心:繁重的学业和家庭经济的双重压力,学生是否能够承受?是否能够协调好?
并非高学历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现在高学历的报酬已经减少,不能带着过多的期望和幻想读书,不能幻想读完书挣大钱解救家庭。继续深造,更需要的是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因此,往往面对经济压力过大的考生,确实需要考虑更多。
之前遇到两个学生,印象比较深:
一个是家庭特别穷苦(山沟沟里),父亲卧床不起,母亲身体不好但仍需养家,他(男生)来考博士,要读书赚大钱。复试一半说起经历,就讲了这些,说话中落泪。。。。。当时老师问:而且如果存在经济困难,科研过程的生活开支怎么解决呢?他说要打工养活自己。老师又问:那打工还怎么有时间做科研呢?他说没想那么多……
还有一个学生,经济状况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已经考了三年了(之前2次进其他学院复试),这是第四年,他说一定要来,他觉得他很优秀,他复习了4年,什么都会,觉得那些理论都已经过去了,自己能有所大作为。态度很偏激……
这两个考生的结果我忘了,只是对复试有这些印象。不做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