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的发展依靠大量投入,许多企业是负债经营。这样就引起了国外资本的流入,企业债务的很大部分以外币标价。外资流入这些国家后换成该国货币,并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上升。而由于政府需要维持本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就需要增加本币供应,但却造成了信用扩张。当政府试图通过出售债券等方式回笼本币时,本币利率就随之提高。国内外利差的扩大引起了更大规模外资的流入,于是信用继续扩张。此时如果中断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则可以遏制信用扩张。但是,本币的升值无疑会使该国出口减少,并影响商业信心。信用的持续扩张导致了投资和进口增加,工资水平的提高又导致出口增长速度下降,造成大量贸易逆差,那些外资贷款不再被转化为货币和信用,而被直接用于进口。贸易赤字的扩大让投资者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外资不再大量流入,本币有贬值趋势。此时要么卖出美元,要么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持本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但外汇储备并不足以支撑卖出美元维持本币汇率,而提高利率则可能引起投资泡沫破灭。此时,本币无法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出现贬值——高位均衡转向了低位均衡。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传统看法认为,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危机爆发经历三个过程: 泡沫经济、悲观预期的形成、金融危机爆发。 过程间的传递机制不一样, 但是结果一样。
1994-1995墨西哥金融危机差不多也是这个模式: 墨西哥经济从早先的一片泡沫, 到政局动荡导致看淡比索,到国际卖盘压力墨西哥央行必须回收比索(早先墨西哥奉行固定汇率制),到墨西哥美元储备耗尽引发比索失守,到比索国际抛售狂潮比索狂跌,最后以美国苛刻的救市告终。1994-1995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后果:从此墨西哥经济告别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