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拥有令各国艳羡的居民消费率水平,1950s美国的消费率就达到了60%,金融危机前消费率更高达70%,并没有遭遇日本式的消费率“瓶颈”。
20世纪初美国的消费文化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首先是少数富有阶层为显示社会地位而进行“炫耀性消费”,进入1920s后各阶层人们的“大众消费”崛起。几十年间,美国从崇尚节俭的新教信徒转变为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主义社会,其背后是经济繁荣、效率提升、城镇化加速、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的作用。
二战后,收入水平、信贷条件成为影响美国个体消费增速快慢的核心因素,而人口结构则进一步影响了消费总量的变化——美国堪称“最年轻的发达国家”。更为重要的是,美元独特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及全球经济失衡格局,是美国消费率能够异于别国、持续攀升的深层原因。
人均GDP达到1万国际元水平是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水岭,1950s后美国服务消费占比出现向上拐点,商品消费占比趋势性下降。(1)商品消费中,耐用品消费占比基本保持平稳,娱乐用品消费占比增加,机动车、家具和家用设备等占比下降;非耐用品中,食品、服装等占比大幅下降,汽油、柴油等能源类消费占比微降;(2)服务消费中,医疗、金融、娱乐、房租等消费提升,交通运输消费占比相对稳定,而餐饮住宿类消费占比出现下降。
由于消费主体多元,美国的居民消费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近年来,美国的消费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零售业分化,高端、低端各行其道;高端奢侈品消费不“疯狂”,轻奢品牌受追捧;年轻消费者追求更加时尚、更符合自我定位的商品;共享经济弱化传统消费者和生产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