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8个月,乌克兰ZF与俄罗斯支持的叛军之间的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但任何事件都比不上一年前马航(Malaysia Airlines) MH17航班被击落那么令人震惊。在此次事件中,有大约298人丧生,其中三分之二为荷兰人。如今,相关方面在将肇事者绳之以法方面几乎仍未取得任何进展。
西方ZF与俄罗斯当局对于此次坠机的原因存在激烈争议。西方认为,飞机是被俄罗斯提供的山毛榉(BUK)防空导弹体系击落的,该体系要么由乌克兰叛军控制,要么由俄罗斯士兵控制。有不少证据指向这一结论,这些证据基于截获的无线电情报、照片和视频资料。但俄罗斯否认这种说法,主张飞机是被一架乌克兰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击落的。
还原事件真相的最大希望落在荷兰当局展开的两项调查上,这两项调查尚未得出结论。荷兰安全委员会(Dutch Safety Board)主持的调查按计划将于10月公布结果,但将只关注于确定此次坠机的技术原因,不会确定真凶。荷兰国家检察院正主持一项独立的国际刑事调查,以确定罪责,但该机构将何时最终提交报告尚不得而知。
在这些调查对事实真相进行权威描述之前,不可能提起任何诉讼。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正确认识到,如果要伸张正义,证据将最终提交给某个司法当局。因此,他开始游说盟国支持设立一个国际法庭,未来可以提起诉讼。
设立国际法庭是个不错的选择。类似的国际法庭曾成功对前南斯拉夫的战争罪行提起诉讼。但设立这类法庭需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决议的批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上周告诉吕特,设立国际法庭“时机还不成熟,会带来反效果”,这表明,俄罗斯几乎肯定会动用其否决权封杀这一提议。
尽管如此,荷兰及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盟国应推动就此事进行投票。如果俄罗斯动用否决权,该国将被视为在298名无辜平民丧生后阻碍正义伸张的主要障碍。这将允许荷兰要求对俄罗斯实施“特别”经济制裁,不同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展开支持叛军的活动后,美国和欧盟(EU)已对俄罗斯实施的那些经济制裁。
即便这种想法在联合国安理会化为泡影,西方还应设法通过其他方式寻求这一想法的实现。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联合国大会(UN General Assembly)投票设立国际法庭,就像1997年提议在柬埔寨对红色高棉(Khmer Rouge)设立国际法庭那样;或者荷兰ZF和其他国家可以将此案交由联合国在海牙设立的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审理。国际法院只有在当事国一致同意将争端提交至该院后才能做出裁决。但它可以命令一国赔偿损失,就像美国1988年在波斯湾上空击落一架伊朗客机后同意支付1.318亿美元赔偿金那样。
为MH17航班受害者讨回公道的过程将是漫长且艰难的。关键是国际社会不能放弃。未来几年,一些ZF会出于经济和政治原因忍不住与普京政权谈判。但面对这么可怕的大规模杀戮行为,不能做出任何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