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7-18 10:56:36
dalaotianhuang 发表于 2009-7-18 10:48
1、论坛还是不具有直接复制数学表达式的功能。
2、说说24楼的均衡竞争。均衡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建立均衡竞争的体制与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的基本要求。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以自由竟争为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和以垄断竞争为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
好像用上传图片的方式可以.以前弄过,现在忘了,你何不试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18:38:48
你的论文是一个循环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07:51:33
1、请32楼“万岁大中华”网友指出,我的论文中哪个地方的内容是循环论证。谢谢!
2、你认为我的经济学两个定理能否解释经济社会的发展呢?第三定理以后介绍。
3、你认为均衡竞争概念的意义如何?
4、再一次真心欢迎各位经济学老师给予批评讨论。对给予批评讨论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真心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15:10:11
第一定理应用举例
J = C.L——创业分析
1、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而清晰地知道,没有必要资本,仅仅凭自己的技术、管理、是不能够创业的。同样,没有必要资本量,即资本量不够,也是不能够创业的。这就是资本与劳动为乘积的客观要求。有资本无劳动、有劳动无资本,结果一样。
2、真正要解决创业问题,解放被束缚的劳动技术,就必须设立相适应的创业投资公司。这是前提条件。国内创业活跃的地方,都是解决了投资公司这个问题的。

J = C.L——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国内看法很多。我认为,根据第一定理,资本所有制形式是与劳动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只要劳动所有制形式是个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一定是个人的。这是从价值量方面来说的。从实物形态来说,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因此,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与劳动所有权相适应的,有具体数量大小的,可以自由流动但是不改变生产资料性质的(不转化为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客观要求。人人所有,人人不同。这就是第一定理的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07:54:51
《 经济学三定理 》


商品活价值量定理——商品的活价值量 ,等于该商品的不变资本价值量 与劳动凝结率 的乘积。
                    
该定理说明,商品的活价值量决定于资本、劳动及其相互关系。表明劳资结合,是商品价值生产的唯一途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
该定理用于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社会生活资料总商品活价值量定理——全社会生活资料总商品活价值量 ,等于生活资料总商品的不变资本价值量 与劳动凝结率 平方的乘积。
                    
该定理说明了全社会总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者价值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表明了在劳动凝结率低( 1)的时候,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艰难性,和在劳动凝结率高( 1)的时候,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容易性。指出了社会生活资料极大丰富的客观必然性。
该定理用于分析随着人类生活资料日益丰富的加速,必然出现的各种经济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在经济形态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规律。

商品价值量增值定理——商品的全价值量 ,等于该商品的不变资本价值量 与以资本生产率(1+ )为底数,劳动链长度 为指数的幂的乘积。
                     
该定理表明了商品价值量与该商品所用原材料的产品关联度,以及该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链长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设计和生产产品关联度大,劳动复杂度高的产品(产业)是价值生产加速的一个主要途径。
该定理用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具体商品的设计与分析。

综合运用经济学三定理,可以建立一个〈国民经济系统仿真模型〉,由此走出一条“理论模型——仿真模型——规划模型——计划模型”的国民经济管理道路。

附:由于复制粘贴出来的帖子不能够显示数学公式。因此,发一个附件,显示完整内容。申明——不是为了论坛币。如果同学们有可以直接显示数学公式的方法,请不吝赐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8 07:58:34
经济学三个基本定理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7 09:07:29
1、下面讨论劳动凝结率的发展变化及其计算。并且由此推出经济学第三定理。
2、欢迎提出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7 09:09:46
经济学第三定理推理。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7 09:12:24
结论:
1、商品的劳动凝结率是通过该商品的相对劳动凝结率的提高来提高的。
2、商品相对劳动凝结率的提高是通过延长其劳动链长度,增加其劳动复杂度来提高的。
3、商品全价值量与其产品关联度直接正相关。   
4、全社会总商品的劳动凝结率是随着劳动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即全社会总商品劳动凝结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朝正方向增大变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20:04:10
1、新年好!祝人大经济论坛各位老师、同学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
2、下面,我们继续38楼里的内容。在38楼《劳动凝结率的变化方向及其原因》中,我们提出了“相对劳动凝结率”的概念。在这里,我们要提出相对劳动凝结率的计算公式、方法,并且具体计算几个商品生产实例中的相对劳动凝结率的具体数值,从而加深我们对相对劳动凝结率概念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20:08:49
1、相对劳动凝结率的具体计算公式及其实例计算,是商品的产品链计算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2、由于涉及数学公式,只能够以附件的方式给出。请同学们给予谅解。
3、下面是《相对劳动凝结率的计算及其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20:11:16
《相对劳动凝结率的计算及其应用》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09:24:03
哈哈,讨论的挺激烈,就是有点太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14:19:21
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4 15:15:42
由劳动价值的数学公式,可以建立一个价值分配体系,叫做价值分配公式。下面把这个分配体系放在附件中。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6 14:32:33
45楼价值分配公式意义——概念、参数,以及不同概念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最终参数之间的关系,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内在复杂性及其相互影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经济的本质和全部秘密,在于劳动凝结 及其分配 。这是一个描述经济现象因果关系本质的模型,它与西方经济学的数理统计模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支持经济仿真系统;也可以说明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为什么有着多种理由充足而又相互各持一端解释的原因。当然,这是一个理想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6 14:38:28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数据计算的例子。
附件列表

二例子.doc

大小:89.5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3 11:40:43
下面给出在不同劳资分配条件下,社会生产总规模、扩大再生产结构变化等分析。从这里看出,我们目前扩大消费,通过劳资比的调整来扩大全社会生活资料商品的市场及其消费,是有理论根据的。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4 17:45:18
下面给出劳资比与劳动生产率关系(41)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凝结率提高的乘积效应,没有被人均收入吸收,导致劳资分配比不断积累增加,是目前经济困难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3:29:07
劳资分配比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26 09:20:00
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价值量计算——修改稿,增加较多内容,具体给出了市场竞争曲线,自发垄断的必然性,提出企业社会利益二元化,市场满足度,均衡机制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1 09:28:40
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结构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消费的实物资料其使用价值形态与来源,活价值量及全价值量的使用价值形态、功能,以及各子系统功能形态的价值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结构系数,明确了国民经济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约束关系,并建立了各子系统之间数量比例的数学关系,从而为建立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系统仿真模型与理论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结构系数、平衡条件、子系统价值量、仿真模型、理论模型、两大部类交流价值量、部类内部循环价值量、交流比、循环比、生产资料部类来源于本部类的物资消费系数、生活资料部类来源于生产资料部类的物资消费系数、机器化、生物化。

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生活资料商品的机器化( 化),生活资料商品生产中消费的来源于生产资料部类的物资增多,使得生活资料部类来源于生产资料部类的物资消费系数 增大。随着生产资料商品的生物化( 化),例如,生物能源等生活资料商品的生产资料化,使得生产资料部类来源于本部类的物资消费系数 降低。在劳动凝结率提高的过程中,两大部类消费的来源于生产资料部类的物资消费系数之和( )是增加的。但是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当两部类的机器化程度相同时,两部类各自内部物资循环量的乘积,等于两部类之间物资交流量的平方。

通过实例计算,我们看到: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既可以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也可以用马克思形式展示整体面貌,还可以用经济学基本参数来进行本质描述,起到提纲携领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4 21:54:38
似乎是循环论证------我说的可能是错误的。


另,请楼主大哥,把自己的思想重新整理一下,再次写成文章贴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4 21:56:42
另,

劳动价值量、活劳动量,应该是不受供求、交换制约的。

楼主大哥所说的劳动价值,其量纲是什么?在此量纲下,如何衡量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22 20:47: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1 17:59:46
《劳动价值的数学形式》一文的思路是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量由“不变资本价值量、劳动力价值量、剩余价值量”之和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商品总价值量计算符号”和“活劳动价值量计算符号”。然后定义劳动凝结率概念,其数值是活劳动价值量与不变资本价值量的比值。把这个定义式变形,就得到“活劳动价值量等于不变资本价值量与劳动凝结率的乘积”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通过定义公式变形后,自然得出的结论。就和我们知道的电压与电阻关系一样。通过定义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关系,把它变形就自然得到“电压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
第二部分是,在马克思国民经济两大部类关系基础上,通过引入“两大部类比计算符号”和“两大部类结构系数计算符号”,来建立两大部类之间的数学计算关系,并统一到前面定义的劳动凝结率概念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1 18:51:58
劳动价值论者的定义是,商品价值的本质就是劳动价值。因此,商品使用价值本质就是劳动使用价值。劳动价值是劳动的抽象有用性的凝结,劳动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的具体有用性的凝结。(这里必须注意:使用价值不是物品的自然有用性,而是物品的劳动有用性)。
商品劳动价值与商品价格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两者通过商品交换价值来进行联系。商品价格量是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而不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价值量的数学平均值,才是商品价值量。
由于商品交换价值量受到供求、交换的影响,因此,商品价值量同样受到供求与交换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由10组数值组成的集合,其平均数是一定的。反过来,这个一定的平均值,可以是不同的10组数值组成的不同集合。但是,这并不是说商品价值量由供求与交换决定。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