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大惊小怪,病死的,又不是什么猝死;
(2)哪一个工作岗位,皆会有死亡的,不要因为一个学者的病死就放大什么,高级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3)就事论事,即使是疲劳致死,也上升不到什么为科研而死的境地,还不是为了自己的课题,为了自己的职称,小的方面讲,是自己的小算盘;逃脱不了,人为利死的魔掌;
(4)你死我活,适者生存的法则依然存在,病了的机体,终将被淘汰,后来者永远会赶上,说不定他的死亡,后面的人还会高兴,他的死亡也许为别人,让出了教授的指标等等。
(5)腾出宝贵的时间,尚待自己的驱壳,驱壳是你革命的本钱,玩一玩,锻炼一下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驱壳,很重要。
(6)我最爱看的就是,高校里面的讣告,多为病死,年纪轻轻确实也不少。工作死在岗位上的,也有之。好像12年,河海大学一个38岁的副教授,长期熬夜写论文,是确实死在自己家里的写字台上的。怪谁呢,早点休息,放松自己,宽容明天,死不了的。还不是为了自己职称,拼命写论文,一了百了了。愚蠢至极。
(7)善待自己的驱壳,不会积劳成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