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12 1
2015-08-05
央行网络支付办法白话版解读

央行网络支付意见稿,未来究竟会对用户开户、网购、消费、转账带来哪些影响?

周五央行推出了史上最严厉、最绕人版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对舆论上的质疑,央行紧急辟谣称,意见稿中限额5000元仅针对网络支付的余额支付方式,超过5000元的消费,用户可以选择银行网银来付款。但央行辟谣并未对意见稿中关于支付账户开立、单笔支付、转账等方面的限制做出说明。

央行这一网络支付意见稿,未来究竟会对用户开户、网购、消费、转账带来哪些影响?整理了一个央行意见稿全白话版,简单明了地说下这个意见稿跟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1、方案的主旨是央行主持,给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家。第三方支付的营养太好,发育太快。所以,给第三方支付额度限制住,做一做小额支付就行了,互联网金融就有点难了。

2、以后想在支付宝、微信支付注册个账户会很难。不仅要上传身份证,还要至少凑齐3份以上资料证明“你是你”。别以为拉上你爷爷,你奶奶,你妈妈就算凑够3个了。根据央行的意见稿,这些证明文件需要是公安、工商、教育、财税等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没读过大学,没交过社保,是怎么也不凑齐三个以上证明的,那他就无法注册这些账户。另外,如果意见稿最终施行,已经注册的账户,如果不满足这些规定的,也需要补充这些身份验证材料。这个影响面更大。(第九条)

3、P2P资金托管之类的业务,不要再找第三方支付了,回去找银行吧。P2P之类的跑路多,资金在银行托管,规范化操作更加有助于保障投资者权益。(第十三条)

4、想买单价超过200块钱的东西,以后可能不能用快捷支付,而要用银行的网银了。快捷支付的验证是支付机构完成的,以后只要超过200块,必须回到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及交易验证。脑补一下,要付款的时候,网银需要几步。(第十五条第3款)

5、银行把数据从支付机构手上夺了回来。以前你在网上买点啥,银行是不知道的,内心无比着急。以后超过200块的交易验证需要回到银行的话,银行就掌握了你的交易数据。(第十五条第3款)

6、通过网络支付账户只能给自己的银行卡转账了。也就是说,想给老家的父母孝敬点生活费,去银行或邮局排队吧,因为很多农村只支持邮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很多地方小银行也根本没有网银,所以没法用手机银行转账,现在把网络支付也封掉,就只能去银行汇款了。(第十七条)

7、5000元的网购限额是针对余额的,不是针对网购。央行也解释了,5000元的网购限额是误解,因为5000元是针对账户余额支付设的限制,超出了可以用银行卡。所以,央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把用户都赶到银行那边,让大家都去用网银,不要用第三方网络支付。但网银体验差、付款成功率低是出了名的。这相当于让一个用惯了iPhone的人,必须退回去用老式功能手机。

8、明确了客户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规范。用户的数据,不是你想采集就采集,要以“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上来后,怎么存储和使用都进行了规范,在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做出了平衡。(第三十五条)

9、“你敢付、我敢赔”将成为支付行业的行规。不仅仅是支付宝,以后无论在哪个支付公司,如果你的账号被盗了,不用再去跟公司扯皮了,只要支付机构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你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它就得赔给你。(文章来源凤凰财经)

专家的9大解读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对于每天用手机查看理财收益偷着乐的你,对于平时动辄就拿起手机,输入密码,开始任性“买买买”的你来说,未来这种快捷的移动互联生活也许会有所改变。

按照《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将对用户的验证方式、消费额度以及账户分类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作为移动支付的用户,你既是政策的践行者,也是政策的建议者,良性政策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8 08:15:5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