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099 2
2015-08-07
由Pietro F. Peretto和Simone Valente合作撰写的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最新论文“Growth on a Finite Planet: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Population in the Long Run”在一个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下考察了人口、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经济增长、资源稀缺、人口动态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科学的研究焦点。这一问题可以分解为两大部分: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影响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与福利。现有文献往往分别进行考察,尚未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展开分析。本文试图在一个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同时考察人口增长的经济影响和资源约束对生育及人口的反馈效应。

本文的核心关注点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中,可持续增长如何得以实现。具体地,作者主要考察人口和资源之间的互动及其对长期均衡的影响。为此,作者借助并拓展了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厂商利用劳动和资源两种要素生产工业制造品,家庭则在效用最大化的指导下进行生育决策。在厂商与家庭的互动过程中,人口的动态变化会导致资源稀缺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对资源价格产生影响。价格的变动意味着人们从资源中获得的收入也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育决策并最终又反馈到人口增长。其中的关键点是资源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生育决策,而这是以往研究所忽视的。资源价格对生育决策及长期均衡的影响则又取决于劳动与资源之间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得到如下四个基本结论。首先,人类社会可以实现人均收入以固定比率增长、总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长期均衡状态。这一均衡状态下的人口水平主要由资源价格决定,并与资源禀赋保持一定比例,而并不受技术水平约束。本文作者称其为pseudo-Malthusian稳态。其次,在上述均衡业已实现的前提下,人口变动将影响长期均衡水平,其影响的性质则取决于劳动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当人口增加时,资源劳动比下降,资源价格上升,如果劳动与资源呈替代关系,则资源带来的收入会下降,进而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下降,于是整个社会的人口水平又回到均衡状态(作者称其为self-balancing过程);如果劳动与资源呈互补关系,则资源带来的收入会上升,进而生育率上升、人口增长率上升,于是整个社会的人口水平进一步上升并出现人口爆炸(作者称其为self-reinforcing过程)。类似地,当人口下降时,如果劳动与资源呈替代关系,整个社会的人口水平同样会最终回到均衡状态;如果劳动与资源呈互补关系,则整个社会的人口水平进一步下降并出现人口崩溃。再次,当要素的替代弹性随资源价格发生变化时,劳动和资源的关系有可能在互补与替代之间发生转化,并进一步如前述般影响到长期均衡水平。最后,作者发现当在模型中引入一个最低的人均资源需求量之后,即使、劳动和资源呈互补关系,人口爆炸与人口崩溃的情况都可以避免。

来源:论文大焖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7 12:57: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0 09:53:06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