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要倒着来读的——写文章是介绍思维,学习是认识思维;
时刻不要忘记问为什么——认识事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问自答过程,否则记忆罢了;
学问之道是求同而不是存异——学术要有收敛中心、连贯性、一般化。规律理论都是高度的概括,现象的规律共性;
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理论基础——你的视角、方法、架构?理论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自己分析问题的自己的理论;
不要什么课程都认真学——课程体系,一个人的思维也需要和建筑一样得有框架,要有所选取;
观点都很有指导性,例证都是经济学他自己研究和熟悉的领域,很好!
关于学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
知识分两类:记忆型知识;工具型知识;
记忆型知识,记住就行了。工具型知识,需要去理解,练习掌握,变成自己的工具(一种习惯),写出来了就是理论研究了。
学习:学而习,学来习,习而至成习惯。
如果概括到所以学习来说(不涉及具体领域),其实学习是一个自我认知并选择探究并实践以至习惯的过程。一下是之前自己思考的有关读书、学习的琐碎观点以交流。
人生是一个自我认识不断学习并不断去实现自己想法和追求自己期望的过程。学习涉及到人的每一天每时每刻,你思考就是在学,你去做就是习。知识分两类: 记忆型知识;工具型知识。学习就是客观的认识事物、人,然后去记住你想记住的、去掌握你想掌握的。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更高效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自己的期望。了解更多,掌握更好的工具就更容易更好自我实现。
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拜师学艺、试验探索、看电视、模仿别人、交流,等,都是学习的方式。书只是知识载体的一种,电影、记录(音品、视频)、古迹、建筑,等,都是知识的载体。
应该怎么读书?这个问题得从自己本身出发去探索。人生是一个自我认识不断学习并不断去实现自己想法和追求自己期望的过程。自我认识需要参照、需要工具,不断学习需要工具,不断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需要工具也需要记忆型知识(识人、地理、物质,等)。这些工具的掌握和记忆型知识的获得,就必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知而后学,一个一个的学,不断地学。
自知而后学概括了所有问题。书又是知识载体的重要一种,也最容易保存和获得。
自知,需要自己不断的审视自己,自知后才会有效的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书)。学习,是一个过程:记住记忆型知识&思考并练习实践直到掌握每一本书记录的工具型知识。达到这个程度才算真正学会(真正读了一本书)。
自知而后读书!自知而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