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大事的成功,说到底都是用人的成功。
当然,任何一件大事的失败,说到底也都是用人的失败。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其为人处世和做事的结果(个人感悟)。
比如一个思维不缜密、大大咧咧的人做项目经理,这个项目肯定遗漏甚多,隐患较多。一对拖沓的人做项目经理呢?进度肯定无法有效管控甚至严重滞后。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颇感无语,当然也引起了不好的结果,直至反馈至老板出面处理。
所选用的人,很多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结果。对于管理者,需要识别人的差异,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因人因事而异,需要区别对待。需要考虑用人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予以安排相应的措施,如安排互补性的助手,规范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做事,进度如有延迟,必须检讨并制订改善措施等等。也就是关注执行过程中是否异常,必要时予以调整。
团队中的人,需要具有互补性,用人一定要多样化。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善于利用退队成员间的互补来弥足个人的不足。安排人员时,如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全部使用同样类型的人,容易造成团队的软肋。风格互补的人在一起,才是最佳的组合,当然需要明确责权利,确定主要负责人,明确副手的职责。
管理者需要关注人才的使用和养成,善于寻找人才并进行人才梯队的培养。
团队中的人才,有使用的,有考察的,有储备的,有培养的。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健康发展。
一个有眼光的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对团队中新人和年轻人的兴趣,识别并发现人才。通过日常工作,发现其可取之处,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
识别人才时,主要看两点:一个是才能,一个是性格。要隐处求才,也就是识别和选拔人才时,向下看,向隐处看,向不起眼的地方看。
看才能需要独具慧眼,细节处着眼,看他做事的度的把握,做事的效率及效果,擅长的方面,进度的管控等待,发现其闪光点、可用之处并予以针对性培养;尤其重要的是需要看起性格,这个需要用大众的眼光,看他同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同事间沟通的能力,言行是否一致,做事的态度及心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识别出人才。
识别人才之后的关键工作就是建立建成人才梯队,一定要有梯队,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同时进行。要走一步看三步,充分考虑,及时骨干离职了,立即有替补队员上场。
总之,管理者需要关注人的因素,精心的识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