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到题目很“雷人”哈,

[sweat]

PS,觉得“一定”要在危险前选择”亲情、责任“还是”感情、责任“,或可有几类界定:I类界定,”性别的界定“。作为主角的”我“,如果为”男“,大比例选择”救母亲“,少数选择优先”救女友或妻子“。而作为主角如果为”女“,相信100%选择救”男友或丈夫或孩儿他爸“,而且一定是”偏心得不解释,偏心到理直气壮“。——这说明选择的优先序首先是传统家庭伦理下的”对长辈的责任“。II类界定,作为有特定意义的”女友或妻子“的界定,比如深爱的女人,怀孕或家有幼子的女人,或习惯了河东狮作生活主心骨的女人,等等,显然,具有特定意义的”女友或妻子“,一旦遇险,比之其主角的母亲;显然运气好到爆。III类界定,当我们脱离”晚辈“或”爱情关系“来看这个所谓”两难选择“,其实,所谓讨论主题的荒唐性更为明显:比如,讨论时,我们是父亲、母亲或旁观者的 角色,而非”选择者“;所谓选择又出现了变化。举例,比如,如果是我自己面临这个”选择“问题,那根本就没什么可选!因为我老妈相当强大,除了她从各种复杂和危险中将我一次次捞出来,完全轮不到我做主——”主角表示规任务完全失败“。而如果我作为母亲,尽管如果”未被优先选择"心里会郁闷,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陷入危险,更不要为了我放弃他深爱的人——母亲自身的牺牲精神,是大多数母亲无限近乎本能的一种母爱的表达——这说明,“主角的非理性表示出任务完全无意义或不成立”。
最后说下,事实上,大多数我们讨论以上问题时,是有些纸上谈兵或雾里看花的 ,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很多反应都是一瞬间的;即使我老妈强悍到游泳技术很高杆,前次她在海里嚷着抽筋了,我这"纯血旱鸭子"还是抢了一个有些漏气的儿童泳圈不到一秒钟就跳下去了——当然后来万事平安,我也竟然就此学会了热爱大海。但不得不说:所谓的理论上的理性都是“加诸了或删减了大量附加条件的简单模型”而已。现实世界里,很可能谁离的近就会去救谁,“大数的选择”,可能更与本能反应、直觉有关,其实与法理、责任、爱情、理性、荣誉都没甚么本质关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