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藏经阁
3614 20
2015-10-02





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jpg



  内容简介

  山本新和秀村欣二是日本著名的汤因比研究学者。除本书之外,山本新先生还著有《汤因比的宗教观》、《汤因比的亚洲观》、《汤因比与文明论的争点》等著作。在本书中,山本新与秀村欣二及其合作者们,几乎将汤因比发表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看法都搜集起来,归纳成系列问题并一一加以论述评说。这为我们全面了解汤因比的中国观点,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虽然我们对作者的种种评述不可能完全同意。


  作者介绍

  阿诺尔德·J·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

  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等)而中断巨著的继续写作。

  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历史研究》12卷,先后于1934-1961年出版,以综合观点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新的展望。另外还有《民族与战争》(1915)、《希腊的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经受考验的文明》(1948)以及《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目录

  译者的话
  序

 第一篇 对当代中国的期待

 第一章 汤因比与罗素的中国观(谷川彻三)
  一 致汤因比的信
  二 我的提问- 两种世界国家的区别
  三 汤因比的回答-《图说历史研究》
  四 未来的世界国家的特色
  五 两种“世界国家”的区别
  六 中国是世界ZF的核心
  七 西方是分裂的,中国是稳定的
  八 中国走非过度工业化的中间道路
  九 汤因比与罗素的中国观是一致的
  十 年轻中国的惊醒
  十一 我在中国的观感

 第二章 发展迟缓的有利因素(山本新)
  一 自我毁灭的工业化未来
  二 中国的“迟慢”隐含的意义
  三 建立在汉族传统之上的中国文明
  四 “有利”的农业模式

 第三章 世界的重新组合与中国文明(吉泽五郎)
  一 对非西方文明的期待
  二 中国文明的振兴
  三 日美关系与日中关系
  四 汤因比与罗素
  五 日本的亚洲认识

 第四章 第三世界的文明与革命(小林多加士)
  一 当代世界的特征
  二 文明论的回顾和展望
  三 鲜明强烈的人类学批评
  四 文明与革命的辩证法
  五 霸权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

 第二篇 中国史观

 第五章 汤因比与中国思潮(谢世辉)
  一 汤因比的中国礼赞论
  伟大的统一能力
  无与伦比的民族
  进退维谷的各先进国家
  与西方的近代化不同的道路
  二 汤因比观点的背景
  儒教的政治思想
  现实主义与合理主义
  老庄的传统与自然
  三 反动的儒家
  四 大同思想
  五 为民政治
  六 道德政治
  七 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与合理主义
  显著的特征
  与其他民族的比较
  八 顺应自然的思想

 第六章 汤因比的中国模式论(木村隆一)
  一 关于模式
  二 中国模式的设定
  三 连续与断绝
  四 关于希腊- 中国合成模式
  五 历史上的统一国家

 第七章 汤因比的新人类史及其中国观(平田家就)
  一 《人类与大地母亲》的特色
  二 中国文明中的哲学与宗教
  乱世与儒教的产生
  道教及对文明的批判
  天主教传教的失败
  三 科举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四 中国的政治统一及其在文明论中的意义
  五 对今日中国及其未来的期待
  六 威尔斯与汤因比

 第三篇 中国的欧化

 第八章 汤因比眼中的西欧与中国(秀村欣二)
  一 引言
  二 近代以前的西欧与中国
  三 明代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四 清初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五 清末西欧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
  六 结语

 第九章 土耳其与中国 1929 (堤彪)
  一 汤因比初渡日本与欧亚大陆漫记
  初渡日本
  欧亚大陆漫记
  秦与大秦
  二 土耳其与中国的比较
  全面西化的起步及传统的惰性
  规模差异与和平的势力渗透
  政治课题的解决
  语言的统一
  西化的途径
  三 小结
  非西洋的西化
  汤因比的中国观

 第十章 汤因比的高级宗教本质剥离论- 近代初期耶稣会在华传教政策(井手胜美)
  一 东印度巡察使范礼安的传教政策
  二 汤因比的高级宗教本质剥离论
  三 汤因比从基督教中心史观向高级宗教中心史观的转变
  四 第二届梵蒂冈教务会议与中国基督教会

 本书参考文献

 著者略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2 12:05:37
thanks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 12:35:10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 18:30:11
...very 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 18:48:03
回帖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 23:06: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