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1-4 19:51:00
同意,怎么觉得咱们的课本都那么难啊,数学推导特多。可是国外的著作深入浅出,挺好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0:45:00
不了解技术的,不要妄谈思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50016&id=403971&page=1&skin=0&Star=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1:01:00
其实也好理解,国内的经济学的学生一般是开了高等数学之后才开经济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1:34:00
个人认为,尹伯成教授的那本教材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人而言,不失为一本好的“扫盲”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1:48:00

不全是吧,高鸿业老先生的经济学教材应该算是国内的经典吧。而且还加上了自己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无情批判,老先生的政治经济学的深厚功底以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经验等让我每每读到都受益匪浅。当然,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书中也有一些纰漏,但是这个教材应该算是比较的经典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1:58:00
没有数学的经济学是天才才能懂才能玩得转的,有了数学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是能一步一个脚印登堂入室的。当然曼昆的是基础的基础,大概算是告诉我们“经济学”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罢,进入经济学还有好长的路呢——数学是条不错的路,我个人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2:16:00

管他是高的书,还是宋的书,国内的教材根本就不要看. 只要智力正常可以直接看PINDIC 的微观...........

经济学的学习还是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入手,在于对经济学逻辑和原理的感悟和品尝,数学只是为了更加加深对经济学BEAUTY 的理解和感悟,只是手段而已.如果手段代替了目的就是本末倒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2:39:00
多看看国外原版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3:07:00

那是 通俗教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3:35:00

西方经济学本来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中国人自己在那里调整下顺序就是书

我还是比较建议看原版的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4 23:36:00
数学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6 09:04:00
欧美学者把经济学理论的初级教材写得很通俗易懂,把初学者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我国很多学者把经济学弄成一本政治+数学的混合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3 13:00:00
最开始学经济学用的是高鸿业的书,学完以后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觉像看通俗小说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3 23:25:39
初级和中级的数学都不算很多吧
不过中国的教材很多都是初级和中级之间的初中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0:56:32
数学 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学习数学有利于更好理解经济学.....目前国外好象就一个人数学不杂样...但经济学很好....................如果楼主有信心...相信楼主回称王成为另一个.....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2:47:52
Mathematics only helps you to make sure your thinking process is consistant, no jumping. That's it. The id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Without idea, mathematics is useless. Having idea you can ask mathematicians help you prove it. Albert Einstein did like tha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0:36:57
楼主是不是把问题搞混了。曼昆的书不涉及高深的数学是因为这本书是入门级的。国外的中高级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里面涉及到数学的部分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不信的话,你把杰里瑞尼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理论和MWG的拿一本看看。看了这些书你才知道经济学的博士应该具备哪些数学基础。至于尹伯成之类的,他们的经济学书籍明显过时了。但这种过时不是体现在对数学的应用上,而是其中的原创性和论述的严密性上。国内的高级微观经济学除了由少数几位在国外受过很严格经济学训练的人出的外,其余的都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10:37:57
数学是基本功啊!
深入的研究必须要高深的数学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5 20:07:06
国外的教材是市场化的 当然要考虑吸引读者 而且国外也有重视数学推导的教材
国内教材是政策化的 在吸引力和生动性上自然逊色一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09:17:33
认为原因很多。首先,函数形式演算被认为是理论成熟的表现,这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吸引人们眼球的所在。其次,教材是分层次的,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当然应该进行区别,可能作者注意到了,但是我们选教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应该根据情况因人制宜。第三,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是舶来品。说我们教材多、参差不齐,岂不知国外经济学教材更是多,但著名的也仅仅几种而已,只不过我们翻译的都是国外著名的教材,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有竞争才有发展,不宜妄自菲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7 09:17:44
认为原因很多。首先,函数形式演算被认为是理论成熟的表现,这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吸引人们眼球的所在。其次,教材是分层次的,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材当然应该进行区别,可能作者注意到了,但是我们选教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应该根据情况因人制宜。第三,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是舶来品。说我们教材多、参差不齐,岂不知国外经济学教材更是多,但著名的也仅仅几种而已,只不过我们翻译的都是国外著名的教材,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有竞争才有发展,不宜妄自菲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2 14:01:31
恩恩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1 16:26:37
总感觉经济学披上了严密的数学的外衣,化身一变,被人说成真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09:49:13
曼昆的看的是超级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12:10:14
说的不错啊
2# tutaot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17:22:22
数学是功底,但不一定非要数学公式来表达。如果使用大量的公式来解释,说明模型很脆弱和狭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17:50:04
楼主说的那些在国外都是给管理会计审计那些专业学生用的经济学书或者大一学生使用,国外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微观很多都使用马斯科莱尔的书+论文,数学又艰深晦涩废话也很多,很多学生上到大3开始接触中级的时候感觉跨度很大,上到大4(国内大4,部分西方国家是研究生)学高级微观的时候绝大多数都跟不上。我觉得国内老师编的教科书虽然入门时候感觉比较困难,但是非常必要,对日后学习也很有帮助。另外我觉得中国编的教科书在证明和推导过程中思路比西人写的清晰些,至少对于在汉语母语环境下长大下的人来说,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可能是逻辑思维差异造成的结果。如果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读读那些入门通俗读物就可以了,如果是经济类的学生,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不要胡乱抱怨,经济类不等于经济学。如果是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就更不应该抱怨这个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21:43:44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适合初学者看,所以基本不涉及数学推导。其实很多外国经济学教材都是按着严谨的数学推导作为理论依据的,只是读者群不同,书的深度当然也不同啦。
但中国编的教材,即使是初学者的教材,都有一定的难度,不是那么好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06:23:11
two questions:
1. If it is that easy to have an idea, why people wanna lean on mathematics?
2. Even if you really have brilliant ideas, isn't it much better for you to do the math part by yourself?

BTW, if you have really brilliant ideas, I can do the math part~  
46# defeni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09:58:18
数学只是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