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收到一个刊物发来的外审函,令咱这小小的85后着实激动了一番,可是激动之情之后,拿到文章一看,莫名复杂。
这个小权威当年自己投它的时候,在系统里每天的刷新着审稿状态,希望伟大的审稿人放自己一马,让拿到刊物了事,
我想我现在审核的这篇稿子的作者此刻的心情应该彼此吧。所以抱着“找优点”的心态去挖掘文章中一丝丝的好处,总结成意见,毕竟大家都不容易。该文属于较为理论性的文章,尽管有数据,也就2个表格,没有数理模型,这对我这种工科出生、一向不喜口水文章的人又着实烦恼了一把,但职责所在另我还是硬着头皮把这10000多字看完。
但是,遗憾的是,还是让我找出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错误,尤其是方向上的错误,感觉这篇文章就是在说A对B有坏处,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没有说明A对C的好处在哪里,所谓经济界的学术严格意义上还是在博弈和协调框架内,比如一项政策或一个现象的发生确实对农业农村有坏处,但是对城市发展甚至是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是有益的,这种现象既存在就说明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协调,而不是一味的批判。
但还是同意修改后再审,不能毙掉,毕竟写这么多也不容易,希望该文作者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