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5-12-2 10:06:49
lwzxy 发表于 2015-12-2 09:38
不客气。刚发出来,就为版主关注,神速也。深为版主的敬业精神感动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0:22:02
土地本来就是国有的,花不了几个钱,只要政府权力指挥棒一挥,就能抵押贷款,这样的好事谁不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0:32:16
不解决国企、民企同一机制下竞争,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0:45:13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1:27:40
讲的很清晰,形象,熟知ZF运作,贴主估计也是ZF体制内的一员吧。ZF参与经济微观行为,不可避免会与民争利。ZF大部分都是在利用土地做文章,对土地附加的各种权属进行转化,实现国民财富的转移和集聚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1:36:30
对于楼主的看法我基本认同,我在想如何限制ZF的权力问题,绝对的权利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毛咕噜(2008)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就是说专制ZF体制在经济发展初期会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一直专制的话,ZF的权力得不到限制那会成为很可怕的事情,这个时候国家必须走向民主,否则社会运行成本必然昂贵!
当然,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中国的体制下进行变革,我并没有任何反动的意思,我只是希望能够通过严刑峻法、人民大众来更好的监督ZF权力机构,希望权力机构头上会有一把斯德哥尔摩之剑,让他不敢如此为所欲为。显然现在的反腐都是无力。
最后,引用林肯的名言:“gover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2:28:27
吴一 发表于 2015-12-2 11:36
对于楼主的看法我基本认同,我在想如何限制ZF的权力问题,绝对的权利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毛咕噜(2008)写过 ...
将困境说出来,总比隐瞒事情好;
将问题谈出来,总比糊里糊涂好;
将症结摆出来,总比病入膏肓好。

刚才有爱心朋友担心查水表的会来。个人觉得,ZF是百姓的ZF,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领头羊。遇到困难和问题,向家里的亲人百姓们陈述一下,也代表一种反思和想解决问题的态度。国家是自己的国家,ZF是百姓的家人。有事情不和家人说,还能向谁说?一起想想办法,想好办法后,在一起努力。没什么不好的。

而且,我们的论坛是个讨论学术的地方,专家们、学者们读的书多,对事情的判断更准确、更深刻,提出的解决方案更有效。这些问题总不能让个初中生去判断和解决吧?学者们讨论一下其实没什么不好。和爱国不爱国无关,和政治无关。只要当是人民的当,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从您的回帖里没看到反动,我到觉得您对国家和人民有更深刻的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4:17:54
不错的文章,分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6:21:12
中国的ZF太牛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6:34:10
zounghy 发表于 2015-12-1 15:25
是不是国家财政少挣一点,让百姓手里的钱能多买点东西,让企业能多挣点?
领导还是很容易当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6:34:49
jinge789 发表于 2015-12-2 16:21
中国的ZF太牛叉了
诶,要不那些年都想当公务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6:41:35
netnchen 发表于 2015-12-2 16:34
领导还是很容易当的啊
以后千万不要这样做官。还是当个学者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17:15:10
lwzxy 发表于 2015-12-2 09:30
先看看“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由来:

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 ...
债务危机的根源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收入的增长不能覆盖负债的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23:21:5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23:23:41
leon_9930754 发表于 2015-12-2 23:21
谢谢分享
感谢您的关注与参与!

欢迎常来宏观经济学板块看一看,走一走。更欢迎发贴。形式和内容不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23:39:11
混改现在也给叫停了,这个问题的症结还没打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23:50:05
黑李庄 发表于 2015-12-2 23:39
混改现在也给叫停了,这个问题的症结还没打开。
此题 ------ 目前无解

感谢关注,感谢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 23:56:17
lwzxy 发表于 2015-12-2 09:30
先看看“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由来:

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 ...
说得就是这个问题。

我国的财政制度有很大问题,财政收支出是个表象,体现的是个事权划分的问题。

前人举债后人还债那个是收付实现制。按照现代公司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理念,权责发生制的原理,收入要和收入的期限匹配,支出要和支出的期限匹配,收入期限要和支出的期限相互匹配,就是待摊预提的性质,匹配完以后再计算当期的盈亏。

按照这个原理,当时的书记和市长,为了自己的政绩利益,在明知以后下届,下下届ZF的还债能力不明确的情况下,仍然肆无忌惮的举债行为,其主观存在损人利己的直接故意,客观上造成债务危机的不良后果,因此对当时的书记和市长,这个政绩绝对是要要给他们记上一笔的。

并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ZF官员是要对自己任期内的行为产生的后果都是要追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00:07:07
现在ZF财政收支这一块,ZF官员考核绩效指标,整个核算体系的框架,事权划分,监督体系,激励机制好像问题多多。

财政体系这一块,有必要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核算体系、内部风险控制规范,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00:11:29
ggtta 发表于 2015-12-3 00:07
现在ZF财政收支这一块,ZF官员考核绩效指标,整个核算体系的框架,事权划分,监督体系,激励机制好像问题多 ...
真好!请经常关注本板块!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00:16:24
(一)ZF性基金收入情况
全国ZF性基金收入54093亿元,
中央ZF性基金收入4097亿元,
地方ZF性基金收入(本级)49996亿元,
其中,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606亿元,同比增加1340亿元,增长3.2%。
(二)ZF性基金支出情况
1-12月累计,全国ZF性基金支出51388亿元,
中央本级ZF性基金支出2964亿元,比上年增加205亿元,增长7.4%;
地方ZF性基金支出48424亿元,比上年增加682亿元,增长1.4%,其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1202亿元,同比增加325亿元,增长0.8%。
地方债务40万亿,按照2014年的地价水平,刨去利息,连续卖地10年才能还清本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00:21:54
关于拖欠建筑承包商款项的问题

1、政府抵押给银行,拿到钱才去开工的吧,工程一般都有预付款

2、然后是工程进度款

3、预付款加进度款不给的话,承包商拿什么钱去买建材呢,早就停工了

4、有欠承包商的款说明已经完工了,剩下就是个尾款,或者一个烂尾工程的进度款,这笔钱里面工资应该早就发掉了

5、损失的是民工误工费,机器设备闲置款,解除合同以后一个违约金,还有就是一部分建筑商的利润,其实这些也应该不多了

6、如果是建筑商自带资金的,那欠款就厉害了

7、这种烂尾工程,政府欠承包商的钱,按照建筑法,应该是承包商申请法院拍卖建筑物,优先清偿承包商的钱。

8、具体数据的没有,不过想想好像这方面的欠款问题不是很大,大家让一点都少赚一点就过去了

9、主要是现在遇到调结构,要淘汰落后产能,混在一起,小企业不给他周转出来就死在这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00:47:53
问题是40万亿地方债务。我个人感觉问题可能还不是最严重,基础建设的投资举债不是消费信贷,如果消费信贷40万亿那就都是吃光用光问题大了,基础建设负债40万亿,有40万亿债,说明就有40万亿的资产摆在那里,所以撇开地方ZF和银行的角度,从国家的层面去看,有40万亿基础设施和等同的40万亿债务问题不大。好比一个公司,要承建一个大型居民社区项目,自有资金不够,到债券市场项目融资,算好收益率,向社会定向增发40万亿债券,房子造好了,卖掉50万亿,40万亿,30万亿,都有可能的。主要是40万亿基础设施,为城市扩容打好基础,造房子,这些投资都是日后可以产生现金流入的,譬如造房子卖给农民,收税,ZF转移支付支持一下,部分转让给私营回笼资金,问题是时间长点,就是银行这方面吃得消伐,或者债务转让给盈利好的国企慢慢消化掉。

主要问题是,项目铺的太快,核算上不到位,根据企业风险控制原理,业绩上升时期的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太乐观,企业投资扩张太快,资金链断裂是大部分公司失败的原因。只要这个钱长短期,资金收益,资金成本这个圈圈可以兜出来前后连接好就问题不大。公司不可能存在什么一下子暴富的,公司今后几十年的发展速度,其实在项目融资以前的项目预算里面,整个项目的投资量,回收期,收益率,扩张速度,都已经做好了,是一条平缓上升的的线条,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撇去系统性风险,人为的因素大起大落都是管理和制度上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4 10:32:36

支持一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9 16:01:48
经济总量保持在一定水平,就看如何分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