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56 1
2015-12-15
2015年12月14日 09:16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关于供给侧的领导讲话刚一落音,“媒体经济学家”(笔者也很荣幸地被朋友归入此类)便以特有的中国速度接二连三地推出雄文,“供给经济学”立即成为蹿红网络的高频词汇。其实,正像不存在“需求经济学”一样,“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Economics)从来就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分隔两者如同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荒唐。媒体通俗语言所讲的“供给经济学”流行于1980年代的美国,泛指里根ZF推行的以减税为中心的一套政策,加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统称“里根经济学”。

供给的重要性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萨伊定律”,根据这一定律,供给自动创造出等量的需求。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值例子,说明萨伊定律的逻辑。设想经济中只有一家企业,满负荷运转可生产价值200万元的产品,如果所有产品在市场上都能销售出去,企业的收入为200万,分别用于支付设备、原材料、人工成本和企业家的报酬,那么设备、原材料供应商、工人和企业家所得到的收入加起来也是200万。200万的收入产生200万的需求,正好对应200万的产品,萨伊定律因此被不太严格地简化为供给决定需求,或者供给创造需求。

与萨伊针锋相对的是20世纪的凯恩斯,后者认为供给方创造的收入没有全部转化为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为150万,其余50万作为储蓄沉淀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固然可利用储蓄资金放贷给企业,产生投资需求,但市场经济中没有天然的机制保证投资正好等于储蓄。当投资低于储蓄比如说只有30万时,社会总需求为180万,企业虽有200万的生产能力,受需求限制,只能销售180万的产品,从而只能创造180万的收入和需求。凯恩斯主义者于是也不太严格地宣称:需求决定供给。不仅如此,凯恩斯学派还进一步建议ZF增加开支,或者由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刺激企业投资,双管齐下,拉动需求以增加产出至200万。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8 11:15:32
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