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16-1-19 10:33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就是耗费,这个我是承认的,但是,我的耗费补偿理论,则是耗费理论的新发展。
有效供 ...
劳动价值论如何纳入"效用"因素---读许光伟《试论劳动对效用的关系》
【以下长文,许光伟先生以西方经济学的风格支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且也试图将其与"效用"结合起来,从而使曾经显得势不两立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相结合起来。这种尝试是从恩格斯的著名论题:"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开始的。恩格斯的论题早在马克思价值论创建之前,就已经表达出来了,因此它对以后的马克思价值论肯定有某种影响力。另一方面,恩格斯的论题也只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争的一个折中性的回应,还未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发展,在"费用与效用"的思想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反映现实价值世界的理论体系。而在后来的马克思价值论发展中,价值论以劳动价值论的方式发展了恩格斯论题的"费用"意义方面,而对"效用"意义方面有所忽视,价值论没有从"费用"意义方面合乎逻辑地发展与包容到"效用"意义方面。在马克思价值论里,效用、使用价值,已经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存在于劳动价值论之中,但仅此而已。
今天,随着经济世界产品创新的迅猛发展,花样翻新的新产品眼花缭乱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价值论如何解释这个现实?作为侧重于"费用"意义的劳动价值论如何解释这个现实?它如何纳入"效用"这个因此,就成为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大课题了。许先生的文章试图将这两方面意义结合起来,这个工作是富有意义的,也是理论的现实性所迫切需要的。
解决这个问题,好象又使人们"否定之否定"地回到恩格斯的论题"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里,研究挖掘其中包含的深刻意义。孙冶方的价值"红线"说至今仍富有意义:"价值是生产费用(劳动花费)对效用的关系……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耗费取得最大经济效果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红线"。而恩格斯的进一步阐述"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也包含着卓越的思想。而许先生的文章中则试图将"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推进与上升为"劳动对效用的关系",也是很有意义的。
按本人"代价补偿价值论",价值的最终本质是"表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人要生存(发展是生存的升华状态),就必须要有物质效用的维持,比如要有某种食物才能维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存在。这个意义自然会引伸出两个意义:一个是物质效用(食物)对于每个人的存在,另一个是物质效用是否可以为每个人获取。比如我们看到有食物在我们面前存在,同时我们也可以以合理的花费而得到这些食物。这两个方面的意义缺一不可。"食物存在"表示"效用","得到食物"表示"费用",我们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才能得到这些维持我们生存的效用。这就是价值的意义的全面体现,也是恩格斯著名论题"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价值由此分为两个基本属性:效用与费用。而这两个属性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效用及获得效用的难易程度;"获得效用的难易程度"既是指"费用"方面。恩格斯"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的思想,与本人的"代价补偿"思想高度吻合,物品是否应该生产,取决于所生产物品是否能够抵偿(补偿)生产时所耗费的代价,如果所耗费的代价大于所获得的产品的效用,那么显然不应该生产,相反,如果耗费代价小于所获得产品的效用,则值得生产。如何进行这个判断呢?比如,当你作农业生产时一年的收成并不能维持你一年的生存所需时,显然你就不应从事这个农业生产,除非你找到一个有效方法以提高生产率,直至使一年的产出能够维持你一年的生存为止。如你一个劳作只收获500斤稻谷,但你一年至少需要600斤稻谷才能维持生存下去,这样,你这个劳作就不值得了。这就是恩格斯这个"代价补偿"思想的意思,也是本人的意思。
………………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729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