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42 1
2016-01-13
       “矧(shen,况,况且)当时西人虽重科学,而其一二明哲之士亦间悟欲求科学之登峰造极,亦必须辅以哲学。是以先总理有言谓: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是德国,但是德国现在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先总理之言如此,岂犹不足凭信乎。由斯观之,吾中华哲学之文明,数世之后将遍行于群国,则全球受哲学之陶融,世界已登于大同矣。”(引自张锡纯著 于华芸等校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第325页)
      以下摘自网上,有编辑。
     《道德经》在国外
      不少西方人认为,《道德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旗鼓相当。老子的思想在西方的流传之久、流传之广,超出了许多当今中国人的想象。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老子》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一、二种新的译本问世,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
      战后的德国,从老子身上找到了文化的方舟,今天的德国人,平均每四家就拥有一本《道德经》。我们从大批的西方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政治家和企业家身上,可以清晰地找到老子的基因,体现出老子的风骨。 德国哲学狂人尼采称赞《道德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上,一派老子忠实信徒的模样。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而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德国的政治界、科学界也推崇老子思想,每年德国还会举行国际老子研讨会。 一位叫马克的德国人说:“这是中国的经典,也是我们的经典。
      贝肯鲍尔欣赏老子,这在德国并不算新闻。早在青少年时期,喜欢读书的他就涉猎了老子的著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当时他最喜爱的格言。当他称雄足坛后,仍不忘老子的忠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几十年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3 16:36: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