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04 0
2016-01-23
财政部和人社部现在又开始叫唤了:社保基金没钱了。为什么没钱了?总该算算清爽再叫唤。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1989年开始酝酿实施,19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年限按“视同缴费年限”对待。但是,这个视同缴费年限对应的社保基金账户是空的,政府从来没有补齐,这就是“历史空账”。这里就有问题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利润是全额上缴财政,只保留有“大修理基金”和“设备折旧”以及日常管理费用和工资支出,其他支出都是靠政府拨款。例如,企业建个厕所也需要列入财政计划项目,所以过去有个调侃的话题:“用1万元大修理基金修个厕所不行,拨款10万元建个厕所可以”。因此,现在建立的社保基金自然应由政府财政来充填这个“历史空账”,不是吗?
   2、自社保基金建立之初,大量社保基金在管理机构的账户上睡大觉,“如2009年至2014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为2.2%、2.0%、2.5%、2.6%、2.4%、2.9%,低于同期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2016年01月22日 21:22来源:证券时报网)。即使在一年定期存款利息高达10%的时候也“按兵不动”,那时的政府财政部就没有社保基金“增值保值”的意识。所以,这也是政府该反思和买单的问题。
   3、原本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政府的人事身份只有两种,即干部和工人。两种身份执行不同的工资序列(干部24级,工人8级工资制),相比之下,干部13级以下和工人8级工资标准加上学徒期工资基本是平行的,差别不大。干部13级及以上属于高干序列,基本上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地市级以上老干部。企业干部和机关干部的工资标准一样,通常企业的干部另有1-2%的津贴(岗位或奖金)。我本人在大型国企有双重干部身份(科长、工程师)所以到1986年,我有津贴1.73元,大约占工资的1.2%。这就是我与机关同级干部的差别——高出1元钱左右,企业和机关单位涨工资基本都是由国家确定,同步进行,所以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工资水平是平衡的和同步的。那时的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计发标准与机关现在的标准是一样的,即按退休前的上月工资标准为基数,按工龄长短折算出是按90%或是80%发放退休金。但,到了九十年代机关单位先是搞了“经商办实体”,工资外的收入大幅增加。这是企业和机关工资差距拉开的起点。本世纪初,尤其是《公务员法》的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退休金制度成为独立于社会劳动收入体系之外的一种制度,这就是“双轨制”。至少是在戴相龙任财政部部长期间放开和下放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如此几翻下来,到2008年前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企业干部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级党政机关和企业工资水平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因此可以说,《公务员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关系的平衡开始被打破,官方称作:打破大锅饭。
      4、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是不是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大头都或全部是财政买单,但19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人员不管是按身份还是按企业的经营收入和上交的利润的制度规定以及有关财务制度,也应该由政府买单?因为政府财政你把职工的保命钱按照利润都收走了,企业只有政府规定并要经审查批准的“专款专用”那几项规定的开支,你政府为什么不买单?
      5、最后一点。社保制度的两股道造成的社会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是一种行政干预,而不是市场行为。所以显然不具有公正性和正当性,这是社会不满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出于“维稳”,此后开始了所谓企业职工退休金的“十一连涨”,而不是削减公务员工资。这种做法就是靠增加流通,即经济学里所谓的“巴雷托最优”。其实,这个“巴雷托最优”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根本就不能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现在经济学的学者也不认为“巴雷托最优”可以实现分配的公平性。这个十一连涨不过是政府“无力”降低公务员收入的一种无奈之举,故此“水涨船高”乱补窟窿的恶性循环至今。这大概也是1989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者和执行者所无法预料到的。尽管可以靠增发货币缓解矛盾,但毕竟社保基金账面的数字是无法改动的。所以,人社部和楼继伟别瞎喳喳,你想的是“公务员是精英”,毛主义他老人家讲的是“劳动最光荣”,你和毛泽东不是一档子事,而且你找的财政部专家“论证”有悖法理——他们只会替你辩护或者鼓噪,再一个,你把你管的社保基金余额账目公布一下,看看你“保值增值”的成绩单如何。
       最后,给你们支个招——继续印钞票通过转移支付填充社保基金这个“无底洞”。
    附:

                      财政部下属机构调研县级养老金:有些地方已经穿底了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123/14185391_0.shtml



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国内至少有21个省的基础养老保险增长率出现负数,但是这些省份依旧可以依靠累计结余得以度日。然而,部分地区县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承担着更大的压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财政部下属机构不久前进行县级城镇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养老金已经没了,穿底了。”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在养老保险基金出现问题时,地方财政会予以补贴,但是,“有些县里的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前述人士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人社部未对本报记者的询问做出回复。

地方财政补贴养老金压力增大

虽然2015年多个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但是依赖养老保险基金多年来的累计结余和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依然可以得以运作。

然而,从调研上看,个别地方的养老金运行却不尽如人意。

不久前,财政部下属机构组织了一次全国性调研。

“我们把全国分片进行调研,分为了东、中、西、东北四大片进行调研。”该机构负责人透露,“主要集中在县级地方。”调研结果并不乐观。

“发现有些地方的养老金没了,穿底了。”该人士表示,地方财政也非常困难,“发现有些县里的财政发工资已经没有钱了。”

而养老保险基金在发生收不抵支的情况下,通常会依靠地方财政,但是地方财政也非常困难,“刚性需求越来越大。”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最多,有109.02亿元,而新疆兵团只有0.61亿元。

与2013年相比,上海的当期结余减少了859.02%,江西减少了291.36%。统计显示,有21个省的当期结余增长率为负。

有报道称,中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经达到22个。

但是养老保险基金被花光,穿底的情况还非常少见。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以省级为单位,各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依旧为正数。累计结余最少的青海省,累计结余也超过84亿元。

但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较低,资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调剂,所以,大部分省份只能依靠财政补贴。

前述人士表示,“现在一方面刚性支出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经济下行,税收收入大幅度下滑,那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开完,2016年还是减税,减税后财政还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我们搞赤字,我们靠赤字债务能不能维持财政的未来可持续性呢?这就是财政风险问题。”

不能靠借债发放养老金

有消息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也发现,个别地方甚至通过举债来发放养老金。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财政里1/3多支出都是养老金支出,而税收不足以弥补这些支出,只好通过债务解决,日本的债务超过200%,位列世界最高。

前述财政部下属机构人士表示,“我到日本跟他们探讨,说日本债务这么高怎么没有出问题,还好像挺好,是不是政府靠借债就能维系下去?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理论能解释说政府靠借债就能维系你的支出不断增长,或者靠借债维系养老,很显然这个风险是很大的,日本人也很担忧,说不定哪一天他的债务高台一崩溃,那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灾难。”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人社部也在寻找方法。

人社部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形成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等成果。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由于各级养老保险基金需要进行省级统筹,涉及金融、市县权力等地方利益问题,因而很难短期实现统筹。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为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委托人,可指定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承办具体事务。”委托人“制定养老基金归集办法,将投资运营的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支付月数近两年都在下降。可支付月数反映了基金未来的压力。

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金财务状况的地区差异仍然显著。我们可以看到当期结余情况,广东省当期结余770多亿元,黑龙江累计结余面临巨大挑战,可以备付的月数为3.77,排名第一的是广东,可备付月数为50.68。

此外,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前景不容乐观。财政补贴占了64.85%,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是来自财政补贴,个人的缴费只有28.83%。(注:楼部长,你的收入和医保可是全额财政支付的是吧?

“而从各个省份的支出收入比来看,我们看财政补贴这么多的情况下,大部分省份的支出收入比都是很高的,上海、浙江已经有90%,也就是说收上来的钱基本上全花出去了。”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永勇教授表示。

养老金入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1月22日人社部的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根本目的是保值增值。

李忠表示,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投资办法的配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委托投资合同范本、基金归集划拨流程、财务会计核算细则、投资风险管理政策、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等研究制定工作细则,并积极推进有关工作。

“配套政策出台后,各省(区、市)就可以陆续启动委托投资程序,将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进展快的地方年内就可以启动。”李忠还强调,这个投资并不等同于“入市”,委托投资开始的时间与“入市”的时间也不能划等号,投资办法也规定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养老金产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企业改制上市等20多种产品和渠道,投资股市只是其中一类选择,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市主要是委托市场机构进行操作,由其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股票交易时点,政府并不直接操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