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4-16 17:14:00
楼上的那个贴得接连非常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09:24:00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7 12:44:00
学习了/楼上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21:58:00
呵呵,零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9:36:00

是啊,泡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15:21:00

钱~被提前变现的人提走,后来得人为虚值付出代价。

毕竟金钱“实数”变现了~走了,没变现的,自由滑落~

“赢家”只要它能保持在经济低部运行时不太大损失并勇敢进入,新的一切将取代旧的崛起~

钱 就被这些崛起的拿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1 13:24:00

我觉得可以从流动性方面去想一下,牛市时是整个市场(全社会)流动性增加,包括货币乘数加大,资产价格吹高等,而这些虚拟部分随泡沫破灭,流动性枯竭就当然消失,虚拟部分是以高流动性左支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08:39:00
有一支股票,共有N股,通常一天的交易量也不过是N的百分之几。假设有20%N通过不断地换手价格上涨了一倍,此时另80%N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涨了一倍。但实际上投入这支股票的资金只有20%N的价格是实实在在的,另80%N值这个价但不可能都能兑到上涨部分的现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80%N的价格上涨都是泡沫,但只要买卖平衡的话泡沫就不会破裂。只是当人们都想卖而不想买时,原本的问题即所谓的泡沫就会暴露出来了。泡沫当然是很不可靠的,一捅就破了。反过来,当人们说总市值或金融资产甚至总资产“损失”了多少时,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说法,实际上并没有损失那么多;这就像当初投入也没有那么多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6 10:13:00

资本投机市场,赢家一般来说是投机机构,简称庄家。买卖双方输、赢对应。一般10%的人赢,90%的人输。输、赢的简单过程,参考如下:                                                                 消费型追涨杀跌的机理(吉芬商品现象)

    在房地产市场,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开始抢购商品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涨。为什么消费者在商品房涨价时抢购,形成追涨的消费现象?通过消费心理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出追涨的答案。在商品房价格上涨时,在商品房价格预期越来越高的市场变化上,消费者如果不立即购买商品房,在未来房价上涨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消费者在预期有购买商品房计划的条件下,通过借贷等方式抢购商品房,抢购得越及时,花费越小。可以说,在预定的消费计划内,抢购是消费者对最大商品利益追逐的结果。即同等质量的商品房,花费越少,越经济(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生活水平),花费越多,越不经济。可以说,追涨是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在商品涨价时的具体消费表现,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其变化的机理是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其中最大商品利益是买卖双方最大商品利益的平衡利益。由于消费者抢购,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商品量不变时,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至需求与商品量新的平衡为止。同理,在商品房价格下跌时,越早购买,越不经济;越迟购买,越经济。需求被延迟。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商品量不变,需求下降时,价格下跌。追涨杀跌的消费方式尽管不同,但消费心理,市场运动变化规律相对不变,追涨杀跌只是消费心理以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基本方式在商品价格上涨和下跌时的不同具体表现。

 

 

 

投机型追涨杀跌的机理(吉芬商品现象)

    在房地产市场,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投机者开始抢购商品用房。投机者的目的是低价买入,高价抛出,赚取差价。抢购就是在低价位买入商品房、商业用房。买入越早,价格越低,花费越小,符合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的规律。商品房、商业用房投机者如果已持有房产,则要等到高价位出售。出现惜售现象。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需求增强、商品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商品房、商业用房价格迅速上涨;在需求与商品量在上涨后的高价位形成相对平衡时,持有商品房、商业用房的投机者在高价位抛出商品房、商业用房。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房价下跌时,投机者纷纷抛出商品房、商业用房,商品量增加,需求骤减。在需求骤减和商品量增加的双重打击下,商品房、商业用房价格急速下跌。追涨杀跌,在股市中也有同样表现。带有投机性质的追涨杀跌,由于在商品价格上涨时,投机者需求的买入,在商品价格下跌时变成了投机者的卖出。所以商品价格的上涨缺乏需求的实际支撑,这也是泡沫经济的内在机理。投机型追涨在实体经济大范围、大规模地表现,就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投机型杀跌在实体经济大范围、大规模地表现,就是经济萧条,通货紧缩。

 

 

 

 

 

操纵型追涨杀跌——低吸高抛(吉芬商品现象)

    在消费者和投机者追涨杀跌的市场行为条件下,操纵者、机构力量利用消费者、投机者的追涨杀跌行为特点,通过资金的大量注入和媒体宣传,拉动投机性商品,如房地产、股票价格的上涨。在商品房、商业用房、股票价格上涨后,消费者、投机者抢购,商品价格上涨。操纵者、机构力量在高价位抛出持有投机商品,获利出局,这是追涨方式的操纵。在杀跌方式中,操纵者、机构力量在预先持有部分投机商品后,利用媒体宣传和抛出投机商品的方式,造成投机商品价格下跌。在投机者跟风抛出投机商品和消费者需求延迟后,根据价值=需求/商品量,在商品量增加和需求减弱时,价格下跌。在价格下跌趋于平衡时,操纵者、投机机构买入投机商品,实施低价吸收,为高价位抛出投机商品蓄势。操纵者、投机机构全面、大规模地低吸高抛,并引发投机者、消费追涨杀跌,造成实体经济虚假繁荣。例如,在房地产领域,由于操纵者、投机机构,低吸高抛,投机者追涨杀跌,造成实体房地产发展的虚假繁荣和房地产萧条。除消费者追涨杀跌是真实消费外,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在造成房地产大规模投资、发展后,获利出局,使得房地产面临虚假需求、投资,规模脱离实际需求和价格。最终,在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获得出局后,房地产价格大幅跌落,房屋空置率上升,房地产陷入市场萧条,对国民经济造成伤害。消费者如购买商品房就必须为操纵者、投机机构、投机者的获利埋单,加重消费者的购买负担。这时房地产运行进入停滞、消化积压的消费价格虚高阶段,出现房地产业的萧条。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139&replyid=101366&id=457348&page=1&skin=0&Star=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6 11:30:00

其实感觉实体经济也并非是实体经济,既然货物是按照钱的买卖来衡量,那实体经济从钱的角度来说就是虚拟经济了。这和股票一样,股票的市值可以无穷大,实体经济的价格总和也可以是无穷大。

所以金融危机下,只有最初交易卖出的才是赚钱的,因为后面物品已经降价了。

就想股票从10元涨到100元,只有卖出的才是赚钱的。从100元跌到1元,那持有者(高价买入者)就是亏的。

综合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虚拟经济。所谓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在于,实体经济交易的是有形的,而虚拟经济交易品可以说是无形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6 15:00:00
以下是引用presunrise在2009-5-16 11:30:00的发言:

其实感觉实体经济也并非是实体经济,既然货物是按照钱的买卖来衡量,那实体经济从钱的角度来说就是虚拟经济了。这和股票一样,股票的市值可以无穷大,实体经济的价格总和也可以是无穷大。

所以金融危机下,只有最初交易卖出的才是赚钱的,因为后面物品已经降价了。

就想股票从10元涨到100元,只有卖出的才是赚钱的。从100元跌到1元,那持有者(高价买入者)就是亏的。

综合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虚拟经济。所谓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在于,实体经济交易的是有形的,而虚拟经济交易品可以说是无形

      在实体经济中,无论商品是直接对消费者销售,还是外在加工环节中的半成品,都是受到社会需求总量的制约。需求总量呈金字塔状态,商品的销量与需求相对应。价格越低,销量越大;在需求整体水平增强时,价格不变,销量增加;在需求整体水平降低时,价格不变,销量减少。可见,商品对应于需求整体水平时,一是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商品自身的成本、利润水平,决定了商品的销量;二是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需求整体水平的变化也影响商品的销量。所以,根据需求不变,只是商品成本构成的变化,可以相应测算和动态调整商品的供应量;在商品成本构成不变,需求变化的条件下,也可以测算和动态调整商品供应量。在实体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需求与商品成本构成的相对关系而动态调整、平衡的。
      在金融为实体经济的配套服务过程中,金融的供需关系也是受实体经济、供需的动态平衡制约。由于金融的供应对象基本上是企业,而企业的贷款、融资规模不同,客观上造成了金融对企业的金融产品供应,会因企业的规模大、小而产生不同的成本。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销售,尽管最终的社会需求一致,而对于金融产品的销售对象差异,构成了产品成本差异。最终,会形成对同一社会需求、而不同需求个体,产生不同成本构成的金融产品销售价格差异。根据规模效应的原理,金融评估、监管的成本相对固定。如进行小规模的贷款、融资,其贷款利息因硬性成本增加而上升;相应于较大规模融资,由于成本摊薄,利息相对较多。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就表现为对小企业客户的借贷。在面对社会需求的实体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需求的形态有所差异。在实体经济中,无论是需求增强与减少,都是以社会总需的形态(金字塔形态)而变化的。在金融市场,如股票、期货、黄金等产品的需求(买入)、供应(卖出)方式,是以资金总量的形式而表现出的。根据20%的人拥有80%的人的财富的财富平衡,这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买入、卖出量,只取决于买入、卖出的资金总量。买入资金量大,需求就增强,反之就减弱,卖出资金量大,价格就降低,反之就上升。同样,根据价格=需求/商品量,由于金融产品的买入(需求)、卖出(供应),已脱离了实体经济总需求与商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资金量的大小,既可以将买入进行放大和缩小,也可以将供应放大和缩小。金融产品毕竟在常态下,也受实体经济社会需求与商品量关系的制约。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买入量和卖出的资金量对比。金融产品的价格表现为资金买入量和卖出量的动态平衡,既可以符合实体经济的供需关系,也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的供需关系而实现买入卖出的动态资金平衡。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33461-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6 20:48:00

实体经济存在但无法衡量啊,这世上本不就是虚虚实实的,但是虚远大实当然会出问题

什么是实呢?由血汗换回来的钱就是“实”。买包子的一天卖了1000个包子=1000元,这就是相对“实”的钱;而某个上班族在单位里发呆了一天=200元,这就是“虚”,因为他没有为这笔收入作出任何付出!

经济系统总是无法衡量虚实,因为无法量化。但一旦虚远大于实那就肯定会出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是“发一天呆的办公室一族”,那这个公司肯定会倒闭。金融危机也一样,因为有太大规模的人在做那种“无须付出或只需很小一点努力就可以有很大收入”的工作。

难道没听过“守恒”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