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3-10 19:02:00
这种连常识都没有的教授,也好意思出来“捍卫”经济学家的“荣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06:00

你们这些人包括刘纪鹏,犯了你们的美国经济学老师——萨缪尔逊所说的“合成谬误”性质的错误。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08: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02:00的发言:这种连常识都没有的教授,也好意思出来“捍卫”经济学家的“荣誉”。

有没有常识,可以接着在

http://tel.pinggu.org/bbs/b29i420973p8.html

里讨论。

央行资产负债表是个什么样子,它表达了什么,这的确是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09: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06:00的发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不同的。

通俗一点说,中央银行的行为越“像”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越接近于市场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0:00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不管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遵守起码的信用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2:00
以下是引用bruce_yy在2009-2-27 19:02:00的发言:

张维迎真的让人看不懂,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想不会连最基本的一点经济和会计的基础都不懂吧。但很奇怪的就是除了他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让他站稳了经济学家的脚跟意外,真的没看到他对国内的经济理论也好,宏观经济政策也好,提出过让人信服的建议。

分外汇储备,根本是一个笑话,外汇储备是我们的对外债权,但国家早就通过发行人名币的形式,把外债变成了国家对国内居民的内债。也就是说,美国人签了我们中国人很多钱,国家把这些债都拦下来了,说“这样吧,美国人的债都转给我了,今后就是我欠你们大家的,至于美国人的债,让我出面来要”。现在如果是分外汇储备,无非是国家又说“美国人的债我管不了了,还是你们自己去追吧”。这一来一去,根本没有财富的分配,只是债权的转让而已。

张教授如果他像楼主说的这么认真的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就怀疑他在国外学的是经济学吗?

应该说,张教授比你稍微多懂一点经济学。

如果分的是美元,我拿它到美国旅游去。我原来没有钱去,现在有钱去了,这不是财富的分配吗。

你们学经济学,连常识也学忘了,好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0 19:0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06:00的发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不同的。

通俗一点说,中央银行的行为越“像”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越接近于市场原则。

你连货币的性质都不明白,还谈啥市场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12:00的发言:

应该说,张教授比你稍微多懂一点经济学。

如果分的是美元,我拿它到美国旅游去。我原来没有钱去,现在有钱去了,这不是财富的分配吗。

你们学经济学,连常识也学忘了,好笑啊。

如果别人拿着人民币找央行换美元,央行拿什么给别人呢?

咱们学经济学,连信用原则(这也许也是常识)也学忘了,好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8: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16:00的发言:你连货币的性质都不明白,还谈啥市场原则。

脱离市场原则去谈货币,肯定不懂货币的性质。

如果你想否认现代体制下货币的信用本质,那么咱们也不必接着谈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19:00
在当前货币体制下,一个不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人去谈自己懂得“货币的性质”,这也确是笑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2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0 19:10:00的发言: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不管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遵守起码的信用原则。

我们分本国外汇储备,和对它国守信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你也能把它拉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21:00

别忘了,前面早已和你说过了(一些常识)。

你想实现财富再分配,直接动用财政政策就可以了,不必兜外汇储备这个圈子。

至于你懂不懂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过,你以此说别人“连常识都不懂”,也颇有些滑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24: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20:00的发言:我们分本国外汇储备,和对它国守信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你也能把它拉在一起。

这句话充分表明:你毫无信用本位货币的起码常识。

(正如小沈阳说的:“真没有”)

和你讨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不过,拜托你不要说刘纪鹏“连常识都没有”——这不过在表现你的“常识”而已,或者说,刘确实不懂你的“常识”——当然,你也确实不懂刘的常识。

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2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0 19:1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12:00的发言:

应该说,张教授比你稍微多懂一点经济学。

如果分的是美元,我拿它到美国旅游去。我原来没有钱去,现在有钱去了,这不是财富的分配吗。

你们学经济学,连常识也学忘了,好笑啊。

如果别人拿着人民币找央行换美元,央行拿什么给别人呢?

咱们学经济学,连信用原则(这也许也是常识)也学忘了,好笑?

这个“别人”是谁啊。要知道,央行已经付给“别人”人民币了,“别人”已经用人民币换取等额的商品和劳务了,"别人”手中已经没有人民币拿来换美元了。

明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3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28:00的发言:这个“别人”是谁啊。要知道,央行已经付给“别人”人民币了,“别人”已经用人民币换取等额的商品和劳务了,"别人”手中已经没有人民币拿来换美元了。明白吗

拜托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货币作为交易工具,交换中,别人难道不会把货币交给另外的别人?

不说不知道,原来你的经济学竟是如此。

货币存量?明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31:00

人们用货币单位描述资产或商品的量,并不表明,社会需要与资产或商品的量相同的货币量。

明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0 19:2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20:00的发言:我们分本国外汇储备,和对它国守信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你也能把它拉在一起。

这句话充分表明:你毫无信用本位货币的起码常识。

张说分一半,又没有说全分,你找得到破绽吗。

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中国的GNP及其积累,你们认为是美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3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10 19: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28:00的发言:这个“别人”是谁啊。要知道,央行已经付给“别人”人民币了,“别人”已经用人民币换取等额的商品和劳务了,"别人”手中已经没有人民币拿来换美元了。明白吗

拜托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货币作为交易工具,交换中,别人难道不会把货币交给另外的别人?

不说不知道,原来你的经济学竟是如此。

货币存量?明白吗?

按照你的逻辑,准备金需要百分之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39:00

我一直给你说,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高国民物质福利。

两条腿走路,错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48: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33:00的发言:张说分一半,又没有说全分,你找得到破绽吗。人民币发行的基础,是中国的GNP及其积累,你们认为是美元啊

I举这种证据,还在谈“破绽”?

违背信用原则本身已经是最大的破绽。

别人借给你的东西,你却把东西分掉了。还说,“分一半”并不是“全分”,找得到破绽吗。

几万亿外汇储备,面对世界的游资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分掉一半”所引起的投机将是恐慌性的——因为没有人再愿意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别人一换,你却“见面分一半”。这一半,别人便再无讨回的可能(除非一国财政替补这个窟窿,这就是“在兜外汇储备的圈子”)。

GNP与GDP分清楚了吗?就中国目前的情形而言,GNP的积累的表现之一(当然不是全部表现),恰恰就是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至于这是什么,你自己琢磨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49: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35:00的发言:按照你的逻辑,准备金需要百分之百。

你这种话进一步表明,你不懂信用原理。

(以前和你说过类似的东西了,看来你还是不懂)商业银行是在放贷,不是在“分钱”,O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5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10 19:39:00的发言:

我一直给你说,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高国民物质福利。

两条腿走路,错误吗

当然错误。

错误不在于不该利用国外或国内资源,而在于如何利用国外资源。

所谓利用国外资源的过程,也不过是用本国资源去换外国资源。

如果老百姓用自己手中的本币找本国央行换来外币,再用外币去外国买东西,这里一点毛病没有——这种行为完全相当于本国老百姓用自己的产品换来外国的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19:55:00

如果哪个商业银行行公开说,我把别人存在(借给)我这里的钱无偿分给大家了(哪怕是“分一半”),你看这家银行会不会遭遇疯狂挤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0 20:01: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0 20:01:00

如果本国央行无偿发给本国老百姓外汇,老百姓再用外币去外国买东西,那么,在交换之后,全国社会“凭空”产生了一堆本国货币,这堆货币没有任何信用基础。

信用本位下,货币本质上是由本国货币当局认可的某种信用关系。

即使本国出现“通货紧缩”,也不能通过违背信用原则的方法去投放信用货币。

其实,这里所谓“投放货币”的过程,不外乎就是增加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并认可更多的信用关系可以充当货币。

所谓“本国产品支撑本国货币”,仍然是一种信用关系的表现——概括地说,有人用本国产品支撑的商业票据,找央行换到了本国货币(而不是把直接把商品存在央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15:01: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3 15:32: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