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08 2
2009-03-06

英报谈在中国见闻:“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一篇题为“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文章。作者在这篇文章谈到在中国买外国产品贵得离奇,而中国卖到外国的一些产品,由于中国一些企业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价格甚至比成本还低。文章摘要如下:

    如今,“中国制造”的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已经深入许多英国家庭。中国货便宜
,在英国大概已经尽人皆知,但普通英国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中国货在英国的卖价比其原产地还便宜。

    上次我去中国旅游,买了一双降价的中国名牌皮鞋,兴冲冲地穿回英国,以为占了便宜。不料后来在伦敦一家鞋店却看到同一个牌子的中国皮鞋,正价卖的价格,即使折合成人民币,也比那双在中国买的鞋便宜。

    “要买西方货,不能去中国买”———这很好理解:西方的出口商、中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海关,都要在产品上层层加价;但“要买中国货,也不能去中国买”———这就很让人费解了:如果中国产品在国内出售的利润比国外还高,那为什么还要出口?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国出口商之间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他卖10美元,你卖8美元,我就卖5美元,这样“血拼”价格的结果甚至是“赔钱出口”。目前中国不少商品的出口价格已经接近成本,有的甚至低于成本。既然赔钱,为何还出口?一位出口企业老板说:“卖到国外市场,虽然价格低,但能很快拿到钱,总能赚一些;如果卖到国内市场,可能很长时间都见不到钱。见不到钱,厂子就无法运转了。 ”   

  “拿快钱”确实是许多出口企业“赔钱出口”的主要动力,但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外经外贸部门,为强调自己促进对外出口的“政绩”,也在鼓励出口企业的这种“ 赔钱出口”的做法。中国一方面在“赔钱出口”,另一方面却在“舍命进口”:中国进口的外国产品贵得离谱,远远超过了中间环节应有的“层层加价”。

    我还记得,去年底我去上海办事,临行忘带了我在英国买的飞利浦牌电动剃须刀,但我走遍南京路,看到的飞利浦牌电动剃须刀,没有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而我在英国买的飞利浦电动剃须刀,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180元。与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相比,中国的进口商品却都是价格高昂。无论是手表、珠宝、成衣、鞋类、文具、食品等日常消费品,还是铁矿石等能源类产品,其进口价格都在不断攀升。一双出口皮鞋卖价只有4美元,而一双进口皮鞋卖价却高达千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6 21:44: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6 21:48:00

很多美国最底层的品牌到了中国都翻身了,像levis,哈根达斯,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星巴克在国外都是面对低层次的消费者,但到了中国就完全翻了一倍的价格乃至更高价。

此外,中国货到了国外反而比国内便宜让我很想不通。难道外国人说我们倾销不是没有根据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08:35:00

老大,你真的在国外生活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