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认为在给定“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前提下,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有助于政府“保八”目标的实现。由于通缩的成因不同,不须过分担心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下调带来的PPI通缩,而应关注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CPI通缩。
中国政府将今年的通胀目标定为4%,突破了以往各年(除2008年)3%的目标。在今年面临总需求下降、通缩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无疑是非常宽松的,显示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刺激经济力度,甚至为出台后续刺激经济计划留有了余地。
沈明高认为,在不考虑新的刺激经济计划的前提下,物价涨幅越小,“保八”就越有可能实现。这是因为在物价较低的水平下,同样的投资水平可以带来较高的真实投资增长。当然,如果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则需要出台新的刺激措施才能确保“保八”目标的实现。
对于未来两年“4万亿”刺激经济的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多大,沈明高指出,这直接取决于物价水平,好的通缩有利于强化刺激政策的效果,“保八”的可能性也增大。
如果出现坏的通缩,非政府投资下降,政府投资难以充分替代非政府投资增长的不足,“保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粗略地来看,在不考虑PPI与CPI下降的原因的情况下,PPI通缩好于CPI通缩,即使全年出现PPI负增长,只要CPI保持在零以上,对稳定经济是有益的。
较低的价格不但利于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对消费也同样有利。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消费品已经成为必需品,2006年城镇居民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开支约占20%,农村居民约占13%。这些消费支出会随物价下降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不会快于物价下降的速度,除非出现恶性通货紧缩,真实消费对GDP的贡献将保持相对稳定。
另外,政府刺激经济的方案会对PPI以及CPI产生一定影响。沈明高分析称,政府投资和
信贷增长对价格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为中上游产品价格的上升,即PPI中某些部分的价格的上升。中上游产品价格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挤出中下游企业的投资。因此,如果信贷结构不调整(即向中小企业倾斜),最终产品的需求不能有效增加,则信贷增长就不能表示“4万亿”投资计划乘数效应的扩大,那么PPI上升将反而降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沈明高指出,今年“保八”的不确定性还来自外需的继续恶化。如果外需继续下降,为防止出现严重的通缩,中国政府仍有可能出台新的刺激经济计划,直接提升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