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5-10-5 09:52:00
用时间段来猜想中国本土获诺奖没有意义,关键是国内学术环境是否能够有利于对科研的实质推动。有意义的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4 13:38:00

杨振宁说“需要二十年”

我觉得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5 10:09:00

我们搞我们自己所谓的“经济学”,别人搞他们的经济学,两者完全不同。

你怎么让别人认同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22:34:00

在座的如果都能执着的去追求!

我想30年应该够了!问题在于,在座的各位,谁能坚持30年不变?

RE:17楼

不要总看着前辈,先看看我们该怎么做!

RE:23楼

如果小凯不这么早离去,这个事情难下定论!

可惜............

不过,即使这样,也不好说!一个理论的影响,需要时间来验证!现下定论尚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6:13:00
太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0 19:24:00

我想要等上那么30年才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4 00:17:00
各位,既然有空回一些并非学术讨论的水帖,不如多花时间学点知识,多看看书,想想问题, 那就能增加中国人获诺贝尔奖的几率了(不仅仅是经济学奖,我觉得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成就,那才是真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4 02:02:00

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了,NBP有那么重要吗?

  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4 12:43:00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诺贝尔经济奖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国独特的转型期经济有自身的特点,这是有别与西方经济评价体系的。首要的是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从学术角度能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件更好的好事。但我并不以为是当务之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 13:37:00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佛祖都哭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5 15:33:00

問題很無聊,做點有用的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5:42:00
我选的是十年,虽然我写不出什么让大家信服的理由,但我依旧相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6:12:00

无限长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7:13:00
以下是引用larrychan在2005-9-9 16:33:00的发言:
华人拿诺贝尔经济学奖估计在30年内还是有可能的,但是中国本土的就难说了!

赞同。因为国内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5 12:48:00

一个学术大家的出现是与当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如果能避免浮躁,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我国是可以出现经济学的大家的,但其不太可能在主流经济学家中诞生.能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生活和人民的愿望.这才能走向学术颠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6 01:28:00

大家努力好好的,不要造次,我看一般的都同意20年,我来分析哈;

一般出成果的人都在青年也就是30--45左右,那帮未来的精英现在是10--25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我们的未来担忧,我看到的是现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多数没有什么好习惯。我觉得未来的中国要靠这些人来承担,我担心死了。

你们还要做什么白日梦!省省吧。用李敖的话说叫:意淫。

你们知道什么叫治学精神吗,知道为什么西方科学可以发展:没有几个得奖的是为得奖而做学问的。代有功利出发点的科学研究,得奖的不多。

好好做点事情,少意淫,这样的淫下去没什么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6 10:11:00

"没有几个得奖的是为得奖而做学问的。代有功利出发点的科学研究,得奖的不多。"

这话说的好,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5 13:01:00

诺贝尔奖由多大用?怎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才是正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5 14:13:00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得到诺贝尔是侥幸,没得到是正常.故我想到了一点,诺贝尔算不上最高领域的代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14:04:00

好多人很幼稚,

诺奖一般是给老人的,

至少是30年前的成果,

那么30年后的诺奖就是今天的最新研究成果,请问现在哪个中国人有这个能耐有相应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14:12:00

这个不是时间的问题!

不能单单从时间上来讨论这个事情!

要看个人的努力和政策环境~还要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奖理论!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跟我们都不一样!必须的解决这个问题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16:17:00

经济学人要努力研究,不要光是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8 09:47:00
踏实做事,踏实研究,踏实工作,踏实教育,踏实宣传、、、、我们最缺的不是奖项,缺的是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境界,尤其是我们的leader要带好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8 12:42:00
由于60年代至70年代接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教育处于极左的阴影之下,当时教育体制下面培育出来的人大多有左的倾向,所谓左的倾向,就是指容易走极端,判断问题时容易非黑即白。
下面从人口结构方面分析一下:

假定60年代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平均年龄为6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53岁(2007-1960+6=53)。

假定70年代末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平均年龄为6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37岁(2007-1976+6=37)。

假定66年之前完成大学教育的人平均年龄为22岁,那么现在这批人应该年龄在63岁(2007-1966+22=63)。

那么目前年龄段处于37岁至53岁之间的人,应该是在完整的畸形左倾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年龄处于53岁至63岁之间的人没有受到正规的大学教育。而这些人大部分处于现在中国的决策领域(小到家庭决策,大到国家决策)。

假定60岁为退休年限,那么,现在37岁的人还将工作23年,也就是说他们会在2030年(2007+23=2030)退休。也就是说从2030年起,在左倾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2030年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会彻底地呈现在世界面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30年之前,与社会各种体制改革一样,各种涉及到大学体制的改革势必不会彻底,这是人口结构在社会决策领域的客观分布决定的。

更多的结论大家自己最体会,无需我繁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5 17:38:00

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比他发明炸药危害还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8 15:31:00
国内学者进步的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是估计20年之后才会有可以得到诺将的论文出来。要再等30年才能得到诺将委员会的承认,估计得50年之后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8 15:36:00

[灌水]

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制度以及社会评价体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哪么我们国家产生诺贝尔奖在三十年内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制度改革至少需要十年,人才培养需要十年,人才得到世界的认可至少需要十年,所以说至少需要三十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0 12:34:00
要有自己的风格,提高国家的经济软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0 22:02:00

中国的林毅夫最有希望!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思想。他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解释较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如果他能够在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走出贫困陷阱走上持续增长之路,则可以进一步证明其理论,到时获得诺奖自然而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0 22:05: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0 22:24:00

从事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的诺贝尔奖,中国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等到一一攻破,诺贝尔自然水到渠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