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17 0
2009-03-19

作者:龙之珠(lzzscsj)


       1978年,当中国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准备发展经济的时候,发现由于外汇(美元)缺乏,难以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而自己制造更缺乏工业技术基础。赚取外汇的方法就是大量出口原材料。在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的今天,中国经济凭借着每年二位数左右的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出口的产品已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原材料,而是机电、服装、家具、玩具等制成品。而用美元进口的商品,已不再是整套的技术设备,而是半成品和原材料构成主要成份。美元兑人民币也从1:11、12转变成1:6、8。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美元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
      中国是不是需要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用途是不是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供需关系价格=需求/商品量。以人民币对美元的需求为例。如果人民币与美元在利率保持动态平衡的条件下,美元利率下跌,根据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方向运动的规律,美元持有者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增加利息权益);美元(商品量)增多,人民币相对美元价格上升;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从供需关系上来看,是美元对人民币需求增强,而人民币对美元需求下降造成的。如果美元贬值,就等于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缩水。从实体经济来看,出口换取美元外汇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使用美元进行采购或消费。我国企业在赚取美元后,如不用美元采购或消费,就得将美元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央行的美元储备就逐渐增多,多得实际上超过了实际对美元的需要。央行通过购买美国的国家债券进行美元保值、增值。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是我国经济发展(出口)的成果,最后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并没有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必要的外汇储备之外,如果美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产生促进作用,我们对美元的需求实际上发生了下降。根据外汇储备的动态平衡的需求,过多的美元外汇已不是我国所需的货币。我国对美元的需求下降,从价格=需求(人民币)/商品量(美元)得出,需求(人民币)一定时,商品量(美元)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促使企业提高出口美国产品的价格。通过价格提高,抑制中国产品向美元区的出口。将中国产品的销售转向正常的市场区域。如欧洲、亚洲以及内地。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历程较短,市场经济的理论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参照。“摸着石头过河”是我国经济理论的主要探索、指导方式。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仅仅就货币资本、而无需用外汇采购必需设备技术的话,通过基础建设、房地产规划下的货币直接投放,即可拉动。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货币直接投放基础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而直接将美国经济拉出低谷。罗斯福新政,并无外汇储备和外资可利用。东南亚、东欧、俄罗斯都被所谓外资投资所迷惑,最终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动荡。企业将外汇兑换所得在国内采购,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美元区,(由于货币进入市场没有商品抵押)对国内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压力。按经济规律办事、根据供需关系自动调节货币之间的价格。虽然出口损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过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却给美元贬值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通过降低利率、增发货币,轻而易举地就将中国出口的优势化为乌有。我们出口美国的是商品,而美国给我们的是纸币和国债。如按供需关系调节,外汇储备只是保持动态平衡,美元的币值将降到新低。如果美元大幅贬值,美国以美元计的国家购买力锐减,而我国以人民币计的国家购买力锐增。舍卒保车,舍车保帅。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