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2265 3
2009-03-30

      这篇文章是近日在长沙召开的“两型建设论坛”上的会议论文,现贴上与大家共享。欢迎大家一同讨论!

309814.pdf
大小:(226.94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30 21:33:00
贴一篇相关的文章吧

=================

周天勇《18个民养1个官中国的税负太重了》
中国企业家

收税是向公民拿钱,要征得公民的同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能说,政府发一个文件就可以收钱。

税收,加上8000多亿元的预算外收费,以及征收的社保基金,已相当于GDP的33%,这一实际负担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水平。

===========================

文/周天勇

最近,很多媒体刊登了一条消息:在中国的纳税企业中,房地产行业的纳税大户很少,与这个行业的利润状况不匹配。据我了解,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政府缴纳的费用特别 多:首先是他们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很高;再一个就是房地产配套设施的费用,如交通、绿化、管道等,本来是应该由政府承担的,他们也承担了很多。这让我再 次想到,我们在衡量企业税负时,不能光看税的负担,还要看费的负担。

众所周知,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没有税收不行,但是税收太重也不行。现代经济学证明,在一定的区间内,也就是税收达到一定水平后,税负越重,对经济发展的负作用越大。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中国的税负有多重?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怎样才能减下来?

中国的官民比例低于美国?

现在有一些人,包括财政部门的人也说,中国的税负并不重。他们所依据的是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例。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远不止预算内的财政收入。我估算,除了税收,我们有8000多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加上征收的社保基金,几项加起 来相当于GDP的33%,这一实际负担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水平。根据研究,在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合理比例应该在18%-25%,高出就 会影响创业和就业。

更重要的是,在比较税负的时候应该把公共福利的开支和行政开支区分开来。例如,在美国2004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行政支出部分占14%。而在我国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加上预算外支出进行调整以后,行政公务的实际开支比例是37.8%。

曾经有国内学者指出,2003年中国内地公务员人数是653.67万人,官民比例为1:198。而美国的政府公务员人数为310万,官民比例为1:94。因此他们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的官民比例还比较低。

实际上,这是一种口径不同的错误比较。美国的公务员不仅包括联邦和地方政府中的所有公职人 员,还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为政府工作的医生、工程师、清洁员等都包括在内,工种达数百种之多。如果按照美国的公务员范 围界定,中国的公务员人数远不止653万人。

根据我的估算,中国财政供养的人员,包括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行业协会、学校、医院和科研单位 的行政管理人员,国有企业中有公务员性质的官员,工商管理、派出所、城管等机构的执法人员,县、乡、村基层中靠收费和罚款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享受机关 离退休干部的人员等,总共近7000万人。按照这样的计算,中国的官民比例不是1:198,也不是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议论的1:26,而是高达 1:18。

“税外费”造成企业负担过重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的税负非常重,结构上也有问题。拿企业所得税来说,一般认为,正常的税 率应该在27%左右,但目前国内企业的所得税率是33%。这实际上是考虑到国有企业不向国家上交利润,所以把5%作为利润加到里边。但作为民营企业,必须 对投资者上交利润,所以对他们来说,33%的所得税率就太高了。特别对于个体企业,既要收企业所得税,又要收个人所得税,实际上是双重征税。

另一方面,企业的税外收费层出不穷,而且征收极不规范。这在中小企业(行情论坛)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比如你想办个茶馆,工商、质检、城管等部门马上过来收钱,不交钱根本办不下去。如果收不到钱,就有人查你的账。在国外,税务部门查账的话,查完的内容就不再重新翻账。而我们的做法是,今天查一遍,明天再查一遍,一直查到你交罚款为止。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在预算外养了很大一批人,甚至很多预算内的机构也没有 给足经费,而是“给政策”,让他们去收费。这部分人员的实际情况是自收自支,但财政系统又实行收支两条线,费先收上来交给财政,财政再返给他们,这等于把 不合理的东西合法化了。更恶劣的是,还实行超收奖励。本来就不合理的收费,今年收了100块钱,明年让他收150块钱,多出的50块五五分成,作为奖励。 这样一来,企业和老百姓面对的收费负担可想而知。

粗略估计,在我们政府8000亿元的收费中,工商系统有500个亿,质检收费达200多亿, 其它如城管、派出所等的收费加起来,总共有3000多亿。如果政府能够把这些收费取消,按2万元容纳一个劳动力就业,马上就可以增加1500万人就业。据 此,我个人估算,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31%-32%,这是很沉重的。

由于“收支两条线”把不合理的收费合法化了,我们的政府机构人员越来越多,每年都说精简,每 年都精简不掉。很多机构收上钱就养自己,人养多了,钱不够,又去收,由此构成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想当官,都想吃皇粮,没有人想去创业。所以整个 社会的就业机会增长缓慢,居民不敢消费,经济增长老要靠投资来支撑。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首先,要控制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规模。在未来5年内,总体上不再增加公务员编制,不再设立新的机构。同时,推进公务消费货币化,加快机关后勤部门企业化和市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人员和支出,其它事业单位坚决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

目前,我们对政府机构设立和人员编制没有法律约束,因此应该制定一部《国家政权和事业人民供养法》,明确纳税人供养的范围,严格经费拨款、增加人员的程序,严格控制机构和人数膨胀。另外,必须清理政府各部门税外的收费项目,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合 理的要通过听证和人大审批,并转为税收,杜绝一些执法部门通过执法收费和罚款来供养自己。

我特别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应该制定一个清理政府不合理收费的规划。因为政府各部门收费后 面存在着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被供养的吃“准皇粮”的人。8000亿元的收费实际已经进入了供养机构和人员的支出盘子,想通过一个文件和一场运动,彻底清理收 费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搞不好,就成了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最后不了了之。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各部门配套的改革方案:第一步,先解决工商、质 检、城管等系统的收费,进行财政、工商等系统机构配套改革,将其收费抑制住;第二步,进行燃油费改税,清理交通乱收费;第三步,治理整顿教育和卫生乱收 费,把政府管理和市场改革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体系;第四步,彻底清理涉农乱收费。

收税要征得公民同意

从根本上说,征税是一个国家利用公权,收取公民财产的一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收税是一个非常 重大的事情,这种行为首先要征得公民的同意。还有就是,政府花钱要透明,要受民意制约。在西方,民意是通过议会来反映的。在我国,可以考虑在人大设一个专 门的筹款委员会,来审议政府提出来的收税、收费方案。我们现在只有一个管花钱的预算委员会。

在人大审议收税、收费方案以后,如果有必要,还要召开社会听证会,由各方面的人士来评判,某一税收是否合理、税率是否合理、收税的方式是否合理等等;广泛征求意见完了之后,把意见向筹款委员会反映,最终由它来批准。

对于特别重大的,很多老百姓都关注的,那就得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收这个税。为什么要采取公民 投票?因为某个群体的意见和全体公民投票的意见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关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你让农民全部投票,他们觉得800元钱正合适;如果让城里人发表 意见,800元钱的起点可能就太低了。

总之,收税是向公民拿钱,要征得公民的同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能说,政府发一个文件就可以收钱。像我们现在这样,某一级政府、某个政府部门发了一个文件就可以收费,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允许的,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本刊记者岑科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0 22:00:00
中国民工的心理
Alexandra Harney
2009年 03月 16日 17:13

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稳定面临的威胁是最让人担忧的一个话题,人们担心它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上个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说, 自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约有2,000万民工失去工作,这个数字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国企改革的4年中减少的工作岗位的总和。人们担 心,这些民工有可能因为不满而走上街头。

但是,任何一位与中国民工有过一点接触的人都会告诉你,他们并不是爱闹事的人。目前,中国有大约 1.3亿离开农村老家外出务工的民工,很多人在沿海地区的工厂里工作,你穿的鞋子、使用的iPod和手机或许就出自他们的手。与欧美的数百万失业大军一 样,中国的失业民工只想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在政治上没有组织。即使是在经济形势最好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也不稳定,正因为这样,比起习惯了稳定的薪水、养老 金和福利的中国和西方富人,他们对经济衰退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我接触过的民工都对经济下滑有担忧情绪,但谈不上愤怒。许多人认为经济增 长放缓是全球普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且他们跟一些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一样,对中国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表示赞赏。最近被公司裁员的江西人李陆元 (音)对我说,我们没人怪政府。我们不会这样看问题。他之前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中介行业。

香港劳工组织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r Bulletin)主编Geoffrey Crothall最近去了趟东莞,那里是中国主要出口制造业基地。他说,我遇到的人没有谁有怒气,我感觉,中国官方媒体在向公众报导全球经济危机方面做得 不错,人们能够接受将这种情况作为自己遭遇失业或降薪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对 这个群体这么担心呢?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这个群体规模庞大且很容易受到伤害。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下,大部分民工都属于农村人口,除了在老家的一小块耕地之 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许多在沿海省份外贸工厂打工的民工没有保险,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愿掏钱参加工厂所在地的养老保险,由于户口的限制,保险不一 定能实现跨省转移。

另一个原因是,尽管过去二十年来民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多年来他们一直被视为是对公共秩序的威 胁。发生问题时,人们很容易归咎于贫困人口: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在一些沿海城市,犯罪分子大部分都是外来民工。不过,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政治学教授索林格(Dorothy Solinger)等学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中国政府之所以担心发生劳工骚乱,还与民工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有关。官方数据显 示,2008年,劳动诉讼增加了95%,是各类案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虽然此类诉讼的绝对数字与民工群体的庞大规模相比并不算高,但随着大批工厂因订单减 少而倒闭,劳工纠纷势必会继续上升。全球经济危机持续越久,中国出口行业的失业情况就会越严重,在该领域就业的民工也会变得越来越焦虑。

抗议活动变得越来越普遍。去年11月,广东一家玩具厂的数百名下岗民工举行了激烈的抗议活动,另外,中国多个城市发生了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 12月份,湖南省有1千多名教师罢课。

外 表看似宽松,实际上北京方面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共产党建立了整套控制不满的体系。中国只有一家合法的、由政府控制的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All-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政府对独立劳工维权人士的活动予以严密控制。工人们或许能对具体的某家公司发起抗议活动,但他们缺乏一个将他们的不满连到一个地区性或全 国性组织的机制。

任何一位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讨论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上,而是应该多考虑民工们的遭遇所明确反映出的结构 性问题:需要改革医疗体制、农村地区缺乏机会以及为数百万将因出口业下滑而失去工作的民工提供再就业培训。如果中国不能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那么,普通中国人就不会成为全世界希望他们成为的消费大户。中国政府上周宣布,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增加开支,近期还承诺对民工开展再就业培训计划,这些都 是对这一事实的默认。

中国民工并不是一个愤怒的群体,而且,就眼下来说,他们大多数人都相信,政府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方面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中国政府必须谨慎行事,不要辜负了他们的这种友好心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1 15:55:00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这类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怀和其他各类经济主体的SR(Social Responsibility).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学者为此献计献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