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其他已公布复试分数线的大学中,除中国人民大学的各专业分数线与去年大体持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多数专业分数线比去年略有提高外,大部分学校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也出现了普遍下降的现象。如:
武汉大学的绝大部分专业分数线下降,尤其是法律硕士,降幅达37分,哲学、经济、管理等专业,比去年下降了5分到30分。
华中科技大学的MBA、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力学等学科和专业,比去年下降了10分到20分。
北京大学的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专业,总分资格线比去年低10分到15分。
复旦大学今年多数专业的单科复试分数线和总分都有所下降,尤其是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分数线整体下降,最大降幅达到了40分。
今年全国高校考研复试线为何集体“跳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招办主任罗敏分析,今年复试线普遍下降,与研究生扩招、试题难易度相关。
今年(2009年)全国共124.6万人报考研究生,比去年增加4%,全国平均录取率约为38%。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http://edu.sina.com.cn/kaoyan/2009-04-03/1129194539.shtml”
我想简单从考研的供需分析,比较片面,因为研究生来考试是自愿的,学生和学校之间也有博弈的关系。
首先,研究生考试导致的“问题”最多也只能说明大学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其次,如果说前几年热捧的“高分低能”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低分低能”就有些自欺欺人了!
最后,高校的“父爱”情节使得某些高校故意降低分数线,目的是为了自己学校的低分考生可以顺利过线!
还有一点,“信号传递理论”告诉我们,高校划出较低的分数线也可以吸引明年较多的考生再来考,因此低分数线就是一个典型的“赫特林博弈均衡”,假设兜售“研究生学位”的人都会向着有利于更多更好的“价钱”(学术厉害的、更多的学生来报考)“卖出” 自己的研究生文凭,那么分数线就会靠近所谓的“中间价格”,最后出现一个较低的平均分数线。
其实,大家都说研究生们怎么变了,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不是学生们变了,而是制定分数线的决策者变了!理性人必然做出理性选择,高校决策者的出招让我们应接不暇,但是我们万不可听风是雨。
————————
北大以文史著称,东南以科学名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5 12:24: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