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86 4
2009-04-15

今天看到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在经济狂热的状态下,石油是最“抢眼”的;而在经济恐慌和货币即将崩溃的年代,黄金是唯一能给予安慰的。

而又有人说:通胀是收藏黄金,通缩时收藏艺术品。

那么,石油和艺术品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知道他们确有相似还是我的胡思乱想,望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15 23:18:00

购黄金为了保值,购艺术品为了增值。

通胀的时候买黄金是为了对应货币贬值,因为如果不储存黄金的话,手里的货币很快就会变成费纸。

通缩的时候买入艺术品,等以后货币的价值变大了,艺术品也就增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5 23:36:00

想当年松下买凡高的《向日葵》花费1亿美元

如今对折不知能否脱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6 13:11:00
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6 14:03:00

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想用自己非线性思维(流体经济学)的观点,就这个问题谈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这三者的共性是“不可复制”、稀缺并越来越稀缺,所以都可以用于保值和增值;

二、差异在于:

a) 变现能力;

b) 存放成本;

c) 增值和保值的不同个性(相同的外部条件变化,三者的保值增值幅度不同,所以各自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保值与增值需求)

这些各位可以用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自行分析。

 

我想趁机说一种观点,供大家参考——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差异:

 

一、精神产物的被享用与物质产物的被享用,有相反的规律——物质产物被享用是一种消耗或占有(独占);精神产物被享用是一种共享(分享)与再生产。物质产品被享用,就被消耗或独占;精神产品被享用后,不但不会被消耗,还能在被享用的过程中成为“原材料”,不断被提升或扩展(广度与深度),产生新的精神产品,网络笑话的流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二、两者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对资源的需求差异很大:

a) 物质产品的被生产有门槛,需要消耗物质(原材料)、能量、人力、设备,并产生废弃物,这种消耗与产品的产量基本呈线性关系,产量越大,消耗越大。物质产品的发散需要物流渠道,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生产周期和流通渠道的限制,很难短期里大范围的一下子铺开;被市场排斥的产品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b) 精神产品的被生产却几乎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譬如,做词作曲、画画、摄影、写小说、写博客、总结管理经营经验……精神产品能够被大量(无成本或低成本)复制,譬如,软件、管理模式、音乐、文学作品、艺术戏剧……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其实现在大量的精神产品从网上下载都是免费的……精神产品的“存在形式”的成本越来越低——磁带、光盘、U盘、硬盘……而且越来越符合“循环经济”的“可再生和重复使用原则),因而精神产品的推广发散成本很低,速度极快,如果某种精神产品受市场欢迎,几乎一夜间就可以传遍全世界;如果某种精神产品被市场排斥,不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譬如光盘,可以回炉或再生后用于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

三、生产者的需求有差异:

从经济角度看,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被市场的欢迎,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更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往往最需要的是别人对自己产品的认同和享用,譬如,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去考虑问题、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成功的经验、分担自己的忧愁或痛苦……网上大量精神作品的传播都是不要任何回报的。我们观看别人的博客,分享别人的精神感受,楼主会很高兴……我们如果回帖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意见,楼主会很感激你!再譬如在很多城市广场做各种艺术表演的人,他们在自己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大家免费的精神享受,看的人越多,他们自己越享受,提升自己艺术能力或创造新的艺术产品的动力也越大。

四、平等的标准相反:

a) 物质产品的平等,只能是人人一样穷(原始社会)!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资源是稀缺的;拥有和消费物质产品是独占和消耗,是排他的。

b) 精神产品的平等正好倒过来,只能是人人一样的富!因为精神产品几乎不消耗资源,对精神产品的拥有和消费是共享和分享。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他的人生价值观是如何对社会和别人有利,如何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他们与别人攀比的是如何更好的为别人做贡献,是利他的。但是一个精神贫乏的人是排他的,这种人永远不会承认他与别人是平等的,也永远不会给别人以平等!所以要做到精神的平等,一定要大家的精神一样富。

 

但是,油画显然是精神产品,它为什么那么值钱,为什么能用于“保值”呢?它不是“独占”的吗?

 

我们不妨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做个分析:

 

油画表达的形象,是油画的内容,是精神产品;画布和画布上的油彩、画框,是油画的存在形式,是物质产品,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幅油画是否“值钱”,主要取决于它的内容和作者;人们对名画的欣赏,欣赏的也是它的内容和作者。

 

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我摘引我自己在这里另一位网友的帖子《浅谈热钱的来龙去脉》下的回帖:

 

自然界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引力场”的存在。

市场经济中,资源(不仅仅指钱,还包括人才、技术、信息、消费、物质、能量……等各种资源)往高处流(往效率高的地方汇聚),也是因为市场经济环境就是一个“引力场”。

我们在研究地球上所有物理系统时,都不会忘记产生重力的“引力场”;我们在研究市场经济环境里的经济现象时,也一定不要忘记吸引资源“自发”流动的“资源引力场”。

事实上大家在设计和实施微观经济项目时,都在利用这个引力,以提高效率;问题是从宏观看,这个“资源的引力场”总是让资源高度的向经济发达区域汇聚,会造成经济发展和贫富的极端不平衡,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个现实的例子。

这两种“引力场”的作用都是让系统“熵增”,进入无序状态。自然界的水如果没有太阳光的能量使其蒸发循环,就会全部聚集在最低处,进入熵最大的状态。

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高度汇聚,也是一种越来越无序的状态,当然经济规律也会来“自然调节”(譬如大城市综合症,就是资源高度汇聚后效率下降的表现),但是这种自然调节的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就像水从一个湖里溢出,无序的流向四周一样,我们现在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是这种“溢出式”的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要让资源有序的流动和循环。

 

将这个观点引申,我们还可以说,在这个“资源引力场”里,不同的东西受到的“引力”大小不一样,就相当于重力系统中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质量。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要的人越多,产品越稀缺,价值就越高;产品的需求方的层次越高,经济实力越强,产品的价值越高。

名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欣赏的人越多,同类产品越少,价值自然越贵。一般画家都不会画一幅以上同样的画,所以名画(在某画成为名画时,画家往往都已经过世)不仅“稀缺”,根本就是“唯一”的,所以价值自然不菲。加上这类艺术品的保存都不太容易,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名画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就像古董,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价值——原始社会的“陶器”,无论材质还是“艺术价值”,都不怎么样,但是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稀缺”,所以价值连城!——这就是艺术品保值增值的内在原因。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异日益扩大,有钱的人开始追求“有品味的消费和占有”,对各类艺术品,特别是著名、高档、稀缺艺术品的需求上升——这就是艺术品保值增值的外部原因。

 

拥有油画的人,更确切的讲,他独占的是油画这个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的“形式”,并不是内容,因为油画的内容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是可以大量低成本复制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名画都有各类“翻拍照”、印刷品、影视制品……

恰恰因为油画占有者占有的是统一体中的形式,所以一幅“不为人知”的油画,是不值钱的;而油画的内容越被共享,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就越出名,价值才会越高!

注重欣赏油画内容(“精神产品”)的人,哪怕观赏复制品(当然指精细的复制品),也能得到精神享受。

而注重油画商业价值的人,特别是“奸商”,哪怕对该画完全不会欣赏,也会千方百计的用尽办法去“伪造”,以获取商业利润。

 

我认为“艺术品”的保值增值功能会日益下降,原因是两个:一个是现代复制的技术越来越发达,鉴定真伪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昂贵艺术品的变现能力会下降;二是随着人的价值观的不断提升,拥有“名贵艺术品”的富豪,会日益意识到这些艺术珍品是全社会的财富,会捐献给社会或免费向公众展示,回归社会,所以它们会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品”,市场会失灵!

 

    说到这里,我想再就这个话题展开,从哲学角度谈两点想法:

一、根据我的哲学观点,人的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人的欲望是不断由物质向精神发展的;人群的素质越高,实现欲望的空间越大(这就是我们要讲和谐的本质)。

二、正是基于上述所有的分析和观点,我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占主要地位,人类物质需求的权重日益下降,而那时物质产品的生产已经高度发展,很容易满足人类对物质的需求。精神产品的生产更加高度发展,人类的精神境界越来越高,那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就能实现,大家技能在精神上一样富,人类的世界大同——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据此,我提出了“创立非线性哲学,为共产主义正名”的观点。

 

“唯物主义”是无法实现共产主义的!诸位有兴趣可以用学到的经济学理论,从:效率与公平、社会分工与交换、产品的生产周期与市场需求关系……等方面去分析,物质产品的公平能不能做到)

 

以上供各位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楼主!

 

商与儒(余季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8 11:54: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