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高山流水长在2005-9-16 14:26:12的发言:…为什么“在任一瞬间总是保持在公众当中某些人的手边的”。这样说的话,那么不是说供给的货币一定都是成为通货吗?那么在银行中存储的部分又作何论呢?因为货币当局所指的只能是中央银行啊…
非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的商业银行也属于“公众”吧?
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货币”就不再是货币了吧?——当然这么说可能太含混,换句话说,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这部分货币就不再发挥货币(通货)角色了,流通中的货币就减少了(当然乘数效应也会带来减少)。
宋教材里的意思可能想强调“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这就有点像国民收入恒等式了,在会计意义上货币供求必然是恒等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个“非自愿货币持有”概念(类似于“非自愿存货”)。虽然通货供求在会计上是恒等的,但这并不代表公众意愿上的均衡。当公众意愿的货币持有不等于实际持有(或实际供给),非自愿货币持有相应变化,货币市场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