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清盘博弈
除了接连不断的诉讼维权,对于天瑞集团,迫在眉睫的还有山水水泥5亿美元外债的偿付。
该票据在2015年3月发行,原本2020年到期,但当时出于对山水水泥控制权不确定性的担忧,票据的发行条款设有控制权变更管制,即当山水水泥出现控制权变更时,便触发该条款,公司需在30天内按101%溢价回购该票据。
也就是说,不论谁想要罢免张氏父子入主山水水泥,这5亿美元债券偿还是其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根据境外债券发行规则,如果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后无法偿还债务,则将面临清盘,并且由债权人主导清盘方案,债权人的利益高于股东。
早在2015年11月10日,山水水泥称,原董事向开曼群岛法院提交了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算人申请。为防止清盘,天瑞集团及山水投资也快速做出反应,同年11月17日,尚未成功进入董事会的天瑞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发表承诺,在山水水泥改组董事会的前提下,通过股东贷款以及担保等方式协助山水水泥偿还5亿美元有限票据。与天瑞集团同一阵营的山水投资也于11月17日提交了驳回清盘的请求,并在11月24日获得法院裁定支持。法院认为,清盘程序必须由债权人提出,公司董事无权提交。
“当时天瑞集团联系了所有的境外债权人,承诺将由他们来垫付这笔资金。对债权人来说,真要提交清盘呈请,需要支付大额的律师费,但天瑞集团和山东山水都不愿意承担这笔资金,后来债权人还是同意了天瑞集团的方案。”有知情人士透露。
也有接近张氏父子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当时去开曼申请清盘确实是为了阻止天瑞集团改组董事会。“清盘人一进来,他们会主导拿出一个清盘方案,权大于董事会,这时候再有董事会的意义就不大了。”
根据约定,天瑞集团需要在3月14日偿还境外债权人,否则债权人就有权提出清盘。
对于天瑞集团来说,这笔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提前到期,以及境内逐渐暴露的债务也对其资金造成很大的压力。为了偿还这笔债务,山水水泥新任命的执行董事廖耀强曾在2015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天瑞集团已经从中国工商银行获得30亿元(4.69亿美元)的信贷额度。
财新记者了解的最新情况是,这笔内保外贷额度已改为由工行牵头的银团贷款,额度在20亿元左右。“最初的计划是30亿元的内保外贷,但为了尽快跟进,通过银团能实现20多亿元。”有天瑞集团高层透露。
但这笔银团贷款能否在3月14日约定偿还日期前获批,天瑞集团方面也无法保证。“我们按照这个目标努力跟银行协商。我们承诺一定会还,但如果真的到时候没有筹集好,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宽限期。”上述高层表示。
一位香港金融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即使天瑞集团未能如期还上,境外债权人提出清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山水水泥以及山东山水目前都不具备偿债实力。
不确定性还在于,除了天瑞集团,实力雄厚的第三、第四大股东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是否将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
李恒文对财新记者透露,中国建材和亚洲水泥有意愿通过对上市公司增资解决债务问题。“但山水投资本身没有资金,天瑞集团担心其他两家上市公司股东增资会导致天瑞集团和山水投资两者的股份会被摊薄,所以予以反对。”
2015年11月亚洲水泥曾表示,可以向山水水泥提供8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偿还提前到期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但条件是通过清盘让临时清算人将8亿美元转成山水水泥的股份。
内债连锁违约
除上述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外,山水水泥在内地的经营主体山东山水也深陷125亿元债务危机。
财新记者获得的一份山东山水盖章文件显示,山东山水债务本金合计达125亿元,其中尚未偿还的债务总额为71亿元,有内地各家金融机构贷款本金余额约54亿元陆续到期;此外还有应付员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4234万元。
目前,已经出现实质性到期违约的包括两期超短融和一期中票,分别是“15山水SCP001”“15山水SCP002”“13山水MTN1”,发行总额分别为20亿元、8亿元、18亿元。
有接近山东山水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除水泥行业本身处于下行周期外,最终压垮山东山水的一方面是不断到期的债务和支出;另一方面是在公司控制权争斗尚未明晰的情况下,资金无法得到补充,两方挤压最终压垮现金流。
上述人士透露,2015年8月山东山水曾希望通过发新债来筹措资金填补资金流,但未获监管批准,原因还是公司控制权斗争导致经营产生了不确定性。“8月的时候我们想发行4亿元的私募债,由建行帮我们发,但一直都没有发行成功,最后我们把额度调整为2亿元,也没成功。”
除了发新债未果,银行抽贷也雪上加霜。有接近山东山水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在上述债务问题逐渐爆发时,济南市政府曾召集各大贷款行,表示不要出现集体抽贷,给予山东山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山东山水有明显资金流断裂以及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银行出于风控原因难以续贷。
此外,由于大股东更换,山东山水曾在2015年7月提前偿还了一笔2016年到期的境外债券,规模为4亿美元。目前“现金流已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山东山水在一份违约函件中写道。
不过,也存在好转的迹象。上述天瑞集团高层透露,在年前接管山东山水工厂和总部后,部分工厂已经恢复运营并产生现金流,从2月1日开始已经可以负担银行贷款利息,但债券利息仍需天瑞集团帮忙偿付。
另外,有部分银行同意续贷。上述天瑞集团高层表示,目前渤海银行已经批准1亿美元内保外贷额度、香港建银亚洲、农行、工行等都已经同意续贷,前提是要求天瑞集团作为担保。
就如何偿还违约债务,天瑞集团曾在今年1月提出具体方案,由自己作为大股东代为偿付:将在与投资人达成共识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先归还一半的本金及利息;剩余的一半本金则将在实际接管山东山水后归还,最晚不迟于首付资金六个月内。但前提是投资人同意免除罚息,并且不能提起诉讼。
有天瑞集团高层对财新记者表示,提出这一方案的考量是先偿还一部分本金,剩下的一半本金则希望能够由山东山水恢复运营产生现金流后偿付一部分。“如果六个月后山东山水可以还一部分本金,加上山东山水本身的融资能力、与银行关系的修复,发债或者贷款都是有可能的。如果资金还是不够,天瑞集团也承诺帮助偿还。”
有贷款行及债权人担心天瑞集团杠杆收购,再加上本身资产负债率也不低,是否有继续为山水水泥代偿债务的能力。对此,有天瑞集团高层表示,目前发行的这些债券时间在七到十年间,所以短期内不存在归还的问题;而天瑞集团此前发行陆续到期的债券也在续发。“这次买入山水水泥,50亿元中用掉了40多亿元。”上述天瑞集团高层透露。
囚徒困境
目前,“13山水MTN1”和“15山水SCP001”两期的债权人已经就天瑞集团提出的方案进行表决,但均未获通过。
事实上,多数债权人对这份议案持认可态度,认为天瑞集团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资金偿付数额及时间。“天瑞集团的方案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先收回一半的本金和利息,另一半虽然不能马上拿到,但我们相信给企业一定的时间,山东山水是有能力继续生存的,也是有能力兑付的。”有债权人对财新记者表示。
但也有债权人提出,天瑞集团提出的“免除罚息”会对公募基金产生一定的麻烦,需要跟所有投资人沟通得出一致决议。
根据发行时的规定,所有方案须获得四分之三以上投票通过,但在“13山水MTN1”这一期中,仅70.56%面额资金投了同意票。据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招商银行持有的22.2%共计4亿元的债券投了反对票。招行表示对财新记者的问询不予回复。
针对“15山水SCP001”,主承销商行招商银行提供的两个投票方案在天瑞集团提出的基础上添加了“保留诉讼权利”及“不免除罚息并保留诉讼权利”的条件,最终经过投票通过了“不免除罚息并保留诉讼权利”。但对于这一结果,天瑞集团方面表示,免除罚息和取消诉讼是其同意代为偿付的底线。
目前,股权争斗的另一方张氏父子则未提出过偿债方案。接近张氏父子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走破产清算流程。“大家都起诉就行了,到时候把资产查封直接拍卖走法律程序,对企业来说也不是垮掉了,最终是看谁去接盘。大企业去接盘的话,拿到资金优先偿还债权人就完了,对债权人也有好处。”一位山东山水高层对财新记者表示。
张氏父子所提出的方案,对债权人来说面临两种结果:一个是先诉讼先冻结先清偿;另外一种是诉讼增多,法院批准破产清算。
上述接近张氏父子人士同时透露,如果真走到这一步,公司另外两个大股东中国建材和亚洲水泥有意愿接盘。“目前山东山水的资产约300亿元,如果清算的话,集团打包卖给更有实力的接盘方,最后偿还债权人。”
但也有接近中国建材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接盘仍有不确定性。“现在是非理性阶段,接了盘闹事儿怎么办。但是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谁去弄呢?”
根据山东山水2015年9月末的财务报表,其资产负债率仅为57.9%,剔除商誉后约60%,远未到资不抵债的地步。沈吉利律师指出,如果诉讼继续增多,法院或许会考虑最终进入破产清算。
天瑞集团和张氏父子所提出的方案都有其考量。债权人士分析,天瑞集团是万万不想走破产清算这条路的,这意味着天瑞只是用62亿港元买了一个香港上市的空壳,因此在偿债方案中要求不能提起起诉。张氏父子则希望走破产清算这条路:一方面天瑞集团不可能再有资金接盘,相当于将他们逐出;另一方面,如果有友好方接盘,对张氏父子来说或不意味最坏的结果。
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真的走到破产清算的地步,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是他们最大的考量。“事实上,已经遭遇违约的债权人比较安全,山东山水资产足够偿付目前违约的这部分,就是时间不能掌握,而且步步惊心,所以对于我们前期的债权人来说能拿一点是一点。”有银行人士表示。
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则表示,山水债是信用债,没有任何担保措施,投资人相对比较弱势,因此可以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在冻结资产的情况下,根据诉讼时冻结的不同资产拍卖后偿还,越靠后获赔的可能性越小,所获得的资金清算比例可能越低;但若最后进入清算流程,无论是否到期的债券及贷款在一个池子中进行偿还,不同时期债权人获赔的权利一致。
截至目前,主承销行未与天瑞集团或其他股东达成更进一步的偿付方案,已有不少债权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李恒文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对山东山水的诉讼已达95笔,涉及资金约49亿元,其中包含27亿元左右到期及未到期的债券、16亿元银行贷款,以及约6亿元的供应商诉讼。后续诉讼金额还在持续增加。
在诉讼所要求的财产保全下,山东山水在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地股权对应的约200亿元资产已经被冻结,还剩下山西及新疆的几处资产,但从行业角度来说,这两个地区的水泥行业比较萎靡,资产价值也比较低,或很难找到愿意单独接受的接盘方。
危局待解
山水水泥一度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水泥集团,也是内地首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水泥企业。
2011年、2012年,山水水泥分别录得净利润23亿元、16亿元。2015年年中出现上市七年多来的首度亏损,额度达10.96亿元,并在几个月后最终因为现金流枯竭而陷入违约危机。
从各方竭尽全力的博弈中,可见山东山水资产仍有价值。多位山东山水人士在采访中均表示,山东山水本身是很好的公司,因为纷争不断,才最终到了这一地步。
从最初实际控制人与职工的矛盾,到陌生人的悄然入主,波涛汹涌的表面下还有更深的利益博弈——在这一场商战中,天瑞集团、张氏父子、中国建材、亚洲水泥、原职工、新托管人等各方难以达成一致。
中国建材和亚洲水泥在2015年7月提出的要约收购也在按照港交所的规定每月披露,但始终未有具体方案出台。“现在的情况和我们当初发要约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再去研究。”有接近中国建材人士表示。
天瑞集团方面则因中国建材和亚洲水泥迟迟未拿出方案,质疑其要约收购的真实性和真实目的。“实际上就是没有诚意要约收购,就是搅局。”
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天瑞集团最后成功控制山东山水,但50亿元债务杠杆收购,再加上几十亿元债务代偿,以及看不见的隐性成本,代价不可谓不重;而若如张氏父子所愿,山东山水最终破产清算,这颗“毒丸”的副作用可能也远超最初的想象。
一位银行人士感叹,这一场山东山水控制权的博弈就像囚徒困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优选择,但最后可能导致整体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