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观点:本人坚持,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
1、有多少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选择专业的,完全是盲目的,这个责任是不应该有大学生承担 的。
2、在中国的企业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单位,在经济运行中,上述组织消耗了多少的资源,而它们有找了多少的毕业生呢。
3、在现实的国情中,“关系”的重要性往往是大于知识和技术(仅在可比的情况下)。因此,大学生找工作和家庭背景的联系成为一个考虑因素,而失业或者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它们的家庭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4、现在在学校里,又有多少的学校,是以学生为本呢,以教育为本呢?
5、政府在解决问题时,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
根据上述分析,就业难也就理所当然啦,就业好那就是天理不容。
希望政府能够改变观念,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技能做到供求平衡,又能保证
就业的质量。
在此呼吁政府保证在校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益,保证毕业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