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2 2
2009-04-22

个人的观点:本人坚持,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

1、有多少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选择专业的,完全是盲目的,这个责任是不应该有大学生承担  的。

2、在中国的企业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单位,在经济运行中,上述组织消耗了多少的资源,而它们有找了多少的毕业生呢。

3、在现实的国情中,“关系”的重要性往往是大于知识和技术(仅在可比的情况下)。因此,大学生找工作和家庭背景的联系成为一个考虑因素,而失业或者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它们的家庭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4、现在在学校里,又有多少的学校,是以学生为本呢,以教育为本呢?

5、政府在解决问题时,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

根据上述分析,就业难也就理所当然啦,就业好那就是天理不容。

希望政府能够改变观念,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技能做到供求平衡,又能保证

就业的质量。

在此呼吁政府保证在校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益,保证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2 00:18:00
只要有这种现象发生,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运行就不算正常: 即一个公务员的指标竟然有点千人去报考和争取!!!

只有自主创业的条件国家帮老百姓创造好了,这种怪现象才会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2 17:05:00
中国毕业生的思想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毕业生比起来的确有一些传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