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到钱,说明是给予付出的回报。
老师教学、做学问是职业,同其他人做工、务农一样,只要在做,总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至于上纲下线,非要说成大公或者至私,好似并无意义。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也没有那么可怕,毕竟还是有部分的教授还是有学问的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谁都能说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道理。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教师,也要养家糊口,你会怎样?
为什么徐本禹能感动中国?因为太稀缺,高尚,因为绝大部分人做不到。
老师也是生活在利益的世界里,不是真空中。用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一切都会改变。
老师也是人,只要不是赚钱赚得不顾正业都是可以理解的。
这本是也是个制度问题,如果老师搞学术就能挣到钱谁也不愿意背着骂名去外面赚钱。
中国大学的老师中,有学问的太少了,能较好书的也太少了,既有学问又会教书的就更少了。
一提到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愤怒!
现在的很多老师都不只是教书了,他们在外面也挣了不少钱了
我还是觉得不能完全说是老师的错,我们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还不是“经济人”?人有什么趋向取决于其周围的环境,当然包括制度、文化、条件等等,目前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搞学术与搞管理不分,以及用行政手段来压制老师搞学术等,这些强制性“命令”式的手段并不能产生真正的研究成果,现在搞研究出成果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完全靠自己的爱国心在努力,比如说我国前段时间出来的那个“单螺杆压缩机”竟然是依赖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研究出来的...虽然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是国家的不支持也是令人心酸。而且现在有些不搞学术的有些老师专门搞教学的也是相当敬业,被广大学生尊敬甚至崇拜的好老师竟然因为科研指标而在学校面临下岗的境地这种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制度的不合理。所以我觉得,最终原因不在于人,在于制度
不足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恭祝大家新春愉快!
有人说,人有三种生活方式,1.靠苦力活命;2.靠暴力(抢劫,偷盗)立命;3。高级剥削方式。
我不知道老师算那种?
觉得文科类的除法学外,其他的由于主要依靠工资,大多数主要靠外面做咨询赚钱,学问时间么当然无力了
真正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学生也已经不多了……
不一定,做学问的老师还是有蛮多的
一些老师也要做一些课题,这算不算呢?
我是学生
客观的讲,真正搞教育和科研做学问的老师每个学校都还是有不少的.
但搞钱,挣名夺利的绝对不在少数,且与学校的层次高低有很大关系.重点大学的好一点,二类以下就很不乐观了.在这些大学里所谓的老师教授总觉得在学术上没多大的出路. 学生可以很直观的感觉的到.
我们学校的老师好像只是将教学做为混饭吃的岗位
真正注重的是借着这个悠差去赚外块
我认为做学问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知识而学习,没有金钱等世俗的动机.
挣钱是另一回事.我要是以后做学问,我肯定把它当成业余的兴趣爱好!
我不是教师,我是个学生
在我的角度看来,挂羊头卖狗肉的太多.
很少发现象已经辞世的王选先生一样的老师了.
在此缅怀一下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就我所看到的一些大学老师来看,确实有些老师纯粹为了钱而申请项目,申请到了又没有好好做,只是应付检查,也有些拿到公司的项目,或者自己有公司让学生去做事情,但大部分老师还是有心去引导学生,作些研究的,会比较认真的对待自己申请的项目,希望学生能够得到锻炼,这些主要取决于老师自己的想法。钱的多少跟老师的职位和学历资历都有关系,比较有能力的老师更容易拿到很多钱和项目并且有很多学生,可以进行他们想进行的研究,比较自由的进行研究。老师在学历等等方面不足可能只能拿到很小的项目,难免会搞点小动作。至于团队方面,我看到的多是一个教授博导带些讲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梯形延伸,老师之间确实有存在争夺资源的情况,并且因为利害关系而有些争执不快,这也是难免的。我认为主要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行为规范和监督评价的体系。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老师和项目的关系,有很多空白地带,这样老师的行为就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意志,自由度太大了。
大学老师有太多的苦衷了
他们要评职称,要养家糊口
所以他们很多人无法做到振兴中国,而只图为已
他们也是中国教育体制不全的牺牲品和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