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于GDP贡献的经验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的经验分析吴振宇 沈利生*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出发推导了进口和出口对GDP贡献的计算公式,并在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计算了1997年商品进出口对各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本文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估算了1998-2001年的投入产出表,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1998-2001年的进出口对当年GDP形成的贡献率。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对外贸易 GDP *吴振宇、沈利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100732。一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5098亿美元,23年间外贸量增加了24倍。按照流行方法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44%,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对GDP及其增长的贡献也逐渐成为外贸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学者以外贸乘数作为分析的基础,有的则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测算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有的学者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外贸与GDP增长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对于揭示进出口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进出口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这些分析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的问题上分析得不够。谈到对外贸易和GDP的关系时,绝大多数论文都只分析进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很少涉及进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进出口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进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之上的,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进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第二,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重视不够。上述研究多是从进出口贸易的总量入手,对进出口商品结构关注不够。显然,进口同样价值的消费品还是资本品对进口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分析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应该涉及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情况。第三,低估了进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多数论文在测算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时都采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Y=C+IN+(EX-M),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C为消费,IN为投资,X为出口,EM为进口。采用这种算法,会造成进口对GDP增长贡献为负的印象,似乎进口拉了GDP增长的后腿。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进口已经成为维持国内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样的测算抹杀了进口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
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个问题。林毅夫、李永军(2001)通过建立一个小型的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区分进口和出口在经济运行中不同的地位。陈锡康(2002)、焦俊会、任桂仙(2002)则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进口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Cornelis(1982)认为,现代贸易的两个重要特征是:(1)进口对于一国的经济运行来说是不可缺少的;(2)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中间投入品的贸易。从中国的情况看,这一描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进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本文针对上述研究中的不足,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研究进出口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测算进口对GDP的贡献率。由于中国的商品贸易占了进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为了便于数据处理,本文没有涉及服务贸易,但这不会影响本文的讨论。二 分析的理论基础(一)出口对GDP的贡献1.有出口没有进口的经济体本节讨论在一个只有出口没有进口的经济体中,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表1列出了只有出口没有进口的一个经济体的简化投入产出表。表1无进口投入产出简化表中间使用最终使用12…n消费积累出口总产出中间投入12nxijCiINiEXiXi增加值vj总投入Xj其中:xij=aijXj,Ci+INi+EXi=Yi,aij为直接消耗系数,Yi为最终使用投入产出表的行平衡关系式为:∑nj=1aijXj+Yi=Xi写成矩阵形式有:AX+Y=X化为:X=(I-A)-1Y (E为单位矩阵)即:X=(I-A)-1(C+IN+EX)X=(I-A)-1C+(I-A)-1IN+(I-A)-1EX令:XC=(I-A)-1C 为消费带来的总产出;XIN=(I-A)-1IN 为资本形成带来的总产出;XEX=(I-A)-1EX 为出口带来的总产出。令:A僔是增加值对角矩阵,即对角线元素为各部门增加值占该部门总投入(即总产出)的比例。A僔=1-∑ni=1ai10Λ001-∑ni=1ai2Λ0MMOM00Λ1-∑ni=1ain由上面的分析有:V=A僔X=A僔XC+A僔XIN+A僔XEX(1)则消费C、资本形成IN、出口EX对GDP的贡献可分别表示为:ηC=sum(A僔XC)sum(V),ηIN=sum(A僔XIN)sum(V)ηEX=sum(A僔XEX)sum(V)其中sum函数的含义为对矩阵所有元素求和。由(1)式有:ηC+ηIN+ηEX=1。2.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开放经济体本节讨论开放经济体中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开放经济体的投入产出简化表如表2所示。表2与表1的区别是增加了一列进口,其含义是进口产品不仅提供中间使用,也提供最终使用。为了详细反映进出口商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GDP的贡献,我们把表2改写成表3的形式,即把表2的第I象限拆分成 (1)和I(2),·41· 期2第年4002 *济经界世 中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的经验分析第 象限拆分成 (1)和 (2)。其中, (1)和 (1)中的流量都是国内产品, (2)和 (2)中的流量都是进口产品。第 象限仍保持不变,如表3所示(欧考利、亨利,1984,中译本)。表3中的具体元素如表4所示。表2开放经济的投入产出简化表中间使用最终使用12…n消费积累出口进口总产出中间投入12nxijCiINiEXi-MiXi增加值vj总投入Xj表3拆分后投入产出表象限划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部门进口总产出国内产品中间投入部门 (1) (1)进口产品中间投入部门 (2) (2)增加值 总投入表4拆分后的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最终使用12…n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合计 进口 总产出国内中间投入12.nxDijCDiINDiEXDiYDiXi进口中间投入12.nxMijCMiINMiEXMiYMiMi增加值vj总投入Xj表4中元素上标为D的是国内产品,上标为M的是进口产品。拆分的投入产出表4与表2存在以下关系:xDij+xMij=xij,CDi+CMi=Ci,…,YDi+YMi=Yi进口部分满足:Mi=∑nj=1xMij+YMi其中:YMi=MiYi∑nj=1xij+Yi而且CMi=CiYiYMi,IMi=INiYiYMi,EXMi=EXiYiYMi,YMi=CMi+INMi+EXMi由于YMi+∑nj=1xMij=Mi,所以有:∑nj=1xMij=Mi∑nj=1xij∑nj=1xij+Yi上式中的xij、Yi没有上角,即都是原投入产出表2中的元素(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之和)。上式的含义是:最终产品在“中间使用+最终产品”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则进口产品也按同样的比例拆分。按比例分配是根据一致性假设,即假设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具有同质性,各部门使用进口产品与使用国内产品一视同仁。那么,进口产品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就与国内产品在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完全相同(这是在没有进口产品的流量数据时不得已而采用的办法)。求出∑nj=1xMij后,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各种进口产品用于各部门的中间投入xMij,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办法,即原来的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中间流量xij占中间投入合计∑nj=1xij是多大的比例,则进口产品用于中间投入的流量xMij也是占同样的比例:xMij=(∑nj=1xMij).xij∑nj=1xij在得到进口产品的各流量xMij以后,就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出国内产品的各中间流量xDij:xDij=xij-xMij·
拆分后的投入产出表仍然满足行和列的平衡关系。国内产品行平衡关系式:∑nj=1aDijXj+YDi=Xi进口产品行平衡关系式:∑nj=1aMijXj+YMi=Mi列向平衡关系式:∑ni=1xDij+∑ni=1xMij+vj=Xj根据对无进口经济体的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ηEX=sum(A僔XEX)sum(V)(2)其中,XEX=(I-AD)-1(EX-EXM)为排除转口贸易的出口带来的总产出,A僔的含义如前所示。(二)进口对GDP的贡献在本节我们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口对GDP的贡献。我们在进口被拆分后的开放经济投入产出表(表4)的基础上分析进口对GDP的贡献。为便于分析,我们不考虑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替代问题。根据表4中各元素的含义,定义供给系数或分配系数(刘起运,2002):dij=xDijXi,eij=xMijMi,即:xDij=dij·Xi,xMij=eij·Mi代入列向平衡关系式:∑ni=1xDij+∑ni=1xMij+vj=Xj得到∑ni=1dijXi+∑ni=1eijMi+vj=Xj,j=1,2,…,n写成矩阵形式:DTX+ETM+V=X即X=(I-DT)-1ETM+(I-DT)-1V=XM+XV其中:XM=(I-DT)-1ETM是进口产品用于投入时引起的总投入;XV=(I-DT)-1V是初始投入引起的总投入。上述推导过程中得到的(I-DT)-1是供给逆矩阵,其元素dij表示j部门增加1单位初始投入需要i部门提供的完全供给量,即它是j部门增加1单位初始投入需要i部门提供的直接供给量和间接供给量之和。各部门单位投入产生的增加值为A僔,则进口产品投入产生的增加值为:A僔XM=A僔(I-DT)-1ETM。由此可算出进口对GDP的贡献率为:ηM=sum(A僔XM)sum(V)(3)三 实际计算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和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就可以测算各种商品(4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1-26个部门的产品)的进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测算时的部门包括除建筑业外的所有一、二产业。将建筑业排除在外是因为建筑业是服务部门,它的进出口是服务性的(建筑材料的进出口归在建筑材料生产部门中)。计算时不将商业计算在内,因为商业是服务业,不应该再计入商品的进出口。(一)1997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根据1997年4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式、(3)式我们计算出:1997年出口商品对GDP的贡献率为14.1%,进口商品对GDP的贡献率为9.03%。通过分解后的投入产出表我们还能得到一些进出口结构方面的信息。1.进口商品用于中间使用的比例 i=∑jxMijMi其中: i为i行业的进口产品用于中间投入的比例;∑jxMij为i行业用于中间使用的进口产品;Mi为i行业的进口量。结算结果列于表5。从表5可以看出初级产品的进口几乎全部都用于中间投入,如金属矿采选业(98.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8.0%),加大它们的进口必然会对GDP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表5各行业进口品用于中间使用的情况行业序号中间使用比例(%)行业序号中间使用比例(%)农业0153.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98.0煤炭采选业0292.9金属制品业1575.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90.3机械工业1655.5金属矿采选业0498.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51.8非金属矿采选业0594.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60.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636.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52.9纺织业0772.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2056.0服装皮革纤维制品0822.1机械设备修理业210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0963.8其他制造业2259.3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1077.9废品及废料23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191.8电力及蒸汽热水2488.8化学工业1283.1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54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87.1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0 表6商品进口对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行业序号进口贡献率(%)行业序号进口贡献率(%)农业014.7机械设备修理业2111.5煤炭采选业027.9其他制造业2210.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5.0废品及废料230.0金属矿采选业0412.2电力及蒸汽热水248.6非金属矿采选业058.8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59.9食品制造烟草加工业066.2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6.4纺织业0711.6建筑业2710.9服装皮革纤维制品0811.4货物运输及仓储业287.6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0910.6邮电业298.0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1011.5商业307.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116.9饮食业315.5化学工业1213.7旅客运输业32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10.1金融保险业334.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14.8房地产业342.7金属制品业1514.1社会服务业3510.8机械工业1614.9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613.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6.3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376.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16.7科学研究事业381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23.5综合技术服务395.4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品2017.9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407.3 2.商品进口对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令VM=A僔·XM为进口带来的增加值矩阵,vmi为其元素。进口产品对i行业带来的贡献率为:ηMi=vmivi。计算结果列于表6,由表6可以看出,进口对
电子和机械制造业的贡献较大。需要解释的是对于序号从1到26的部门,进口的贡献率既包括本部门进口对本部门的贡献,也包括其他部门进口对本部门的贡献。而序号从27到40的部门,所计算的进口贡献率只包括商品部门(部门序号1-26)进口对这些部门的贡献。3.商品出口对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令VEX=A僔·XEX为出口带来的增加值矩阵,vexi为其元素。商品出口对i行业带来的贡献率为:ηEXi=vexivi。计算结果列于表7。由表7可知,出口对电子业、仪器仪表业和纺织业的贡献率较高。同样,需要解释的是序号从1到26的部门,出口的贡献率既包括本部门出口对本部门的贡献,也包括其他部门出口对本部门的贡献。而序号从27到40的部门,所计算的出口贡献率只包括商品部门(部门序号1-26)出口对这些部门的贡献。表7商品出口对各行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部门序号出口贡献率(%)部门序号出口贡献率(%)农业019.1机械设备修理业2111.1煤炭采选业0219.1其他制造业2228.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28.8废品及废料2321.4金属矿采选业0423.2电力及蒸汽热水2417.1非金属矿采选业0514.8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55.6食品制造烟草加工业069.1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10.0纺织业0743.1建筑业270.4服装皮革纤维制品0839.5货物运输及仓储业2813.3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0920.7邮电业299.1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1026.5商业3011.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117.5饮食业317.2化学工业1226.5旅客运输业32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8.8金融保险业3311.0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23.9房地产业343.5金属制品业1522.8社会服务业356.9机械工业1612.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60.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1.6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37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24.3科学研究事业383.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43.1综合技术服务394.8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品2043.5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400.0 (二)1998-2001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进出口对GDP的贡献必须建立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然而,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国家统计局每5年才编制一次。我们要计算1997年以后各年进出口对GDP贡献,又必须先有各年的投入产出表,就只好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来估算以后几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1997年以后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时,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各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基本不变,各部门的投入、产出、进口、出口等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统计资料的实际数据进行推算。编制过程说明如下:1.确定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增加值通过以下途径,我们可以确定各部门的增加值Vj:(1)第一产业农业(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1)的增加值,取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第二产业的建筑业(部门27)增加值,取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3)第二产业另外还有25个(部门编号为2-26)工业部门,按照1997年的比例关系将《中国统计年鉴》对应的工业增加值分配到各个部门;(4)第三产业部分,按照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各部门增加值的比例关系将《中国统计年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分配到各个部门;(5)进出口部分,利用海关统计与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对应关系将海关统计的数据转换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要的数据。2.计算投入产出表中的参数有了各部门的增加值以后,利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比例关系来推算其他各年投入产出表中其他元素。(1)计算各部门总投入,假设各部门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不变,则有:VjXj=V97jX97j,所以有Xj=V97jX97j·Vj(2)计算各部门总产出Xi,它等于相应部门的总投入,即Xi=Xj(当i=j时)。(3)计算各部门中间投入xij。假设以后各年的投入产出关系不变,即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不变,则有下列关系:a97ij=x97ijX97j=aij=xijXj所以有xij=Xj·aij=Xj·a97ij=Xj·x97ijX97j于是有各部门中间投入之和为∑nj=1xij(4)计算各部门最终产品,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之和:Ci+INi+EXi=Xi-∑nj=1xiji=1,2,……,n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就可以得到1997年以后年份的投入产出表。3.贡献率的计算结果按照第二部分(分析的理论基础)的计算方法,利用(2)式和(3)式就可以计算出每年的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经过计算后各年份的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如表8所示。表8同时列出了这些年的GDP增长率与进出口增长率数据。表81997-2001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 %19971998199920002001进口对GDP的贡献率9.039.0410.0111.4911.6出口对GDP的贡献率14.1013.7413.4315.0514.76GDP增长率8.87.87.18.07.3进口增长率2.5-1.518.235.88.2出口增长率21.00.56.127.86.8进口总量(亿美元)14241402165722512436出口总量(亿美元)18281837194924922662顺差(亿美元)404435292241226从表8可以看出,1997-2001年,进口对GDP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在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有些波动。进出口对GDP贡献率的一般规律是,如果进出口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那么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就会上升。但是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与国内价格指数、外贸价格指数、外贸产品结构的变化都有关系,所以虽然1998年进口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但是进口对GDP的贡献率仍是上升的。总体说来,外贸(进口、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说明中国的外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GDP的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果按GDP的支出法恒等式计算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于1999年以来外贸顺差逐年下降,近几年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就是负值,似乎外贸在拉GDP增长的后腿,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从1997到2001年的5年间,进口对GDP的贡献率平均为10.2%,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平均为14.2%。四 结论本文讨论了出口和进口对GDP的贡献,由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到,出口和进口是按不同的性质处理的:出口作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是中国向外国的供给,它与产出联系在一起;进口品是外国向中国的供给,其中绝大部分作为中间产品进入生产过程,它与投入联系在一起;所以考虑它们对GDP的贡献要区别对待。使用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计算进出口对GDP的贡献只是考虑净出口(出口-进口),故不能恰当地计算出口或进口对GDP的贡献。尽管近几年外贸顺差有所下降,但不能据此贬低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述的估算是建立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之上的,但仍然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出口和进口对GDP的贡献。由于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能否将上述出口对GDP的贡献与进口对GDP的贡献简单相加就得到外贸对GDP的贡献,还需作进一步考虑。上述的研究是具有开放性的,可以考虑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替代性以及对来料加工贸易的情况做更深入的分析,同时上述分析框架可以方便地用于分析进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这些我们将在另一篇论文中进行讨论。很多研究采用支出法GDP恒等式计算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总给人一种“进口无效”的感觉。每年外贸工作的成绩似乎更多是体现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上。但是实际上国内生产的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进口商品基础之上的。与出口作为需求相对应,进口就是从供给的角度对经济系统产生贡献。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交织在一起,从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说,进口对经济系统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解决国内紧缺资源,而且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趋势必然会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世界而更加明显。所以在分析外贸对经济的贡献时要充分考虑到进口对经济系统的作用,不能轻视外贸中的进口工作。参考文献:陈锡康(2002):《中国1995年对外贸易投入产出表及其应用》,《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焦俊会、任桂仙(2002):《进口对GDP及其增长的贡献分析》,《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林毅夫、李永军(2001):《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讨论稿)。刘起运(2002):《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欧考利、亨利(1984):《投入产出分析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译本。Cornelis,AbrahamvanBochove.ImportandEconomicGrowth,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1982,pp.13.(截稿: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