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问一句,发明这些理论的大牛,他们做投资赚钱么
有本书叫<乱世华尔街>,认真读一读要比看些空洞的理论有用多了,顺手摘抄一段:
LTCM 的大部分价差交易,本质上都是在赌某些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就好比说百年一遇的洪水今年不会来。如果洪水真来了,LTCM 损失应该也有限,因为它的风险分散在很多理论上相互关联很小的交易里:总不至于又是洪水、又是地震、又是飓风、又是陨石坠落吧? 用统计数据可以研究这些自然现象间的相互关联, 金融学家也用类似的办法分析金融产品间的价格走向关系。那么如何解释近乎随机的价格上下波动呢? 金融学家们依然从科学中寻找灵感,用解释分子随机运动的“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量化市场价格的“随机”部分。布朗运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分子向前运动,每一步可以向左前方45度,也可以向右前方45度,完全随机,这样最终分子的位置符合正态分布。 我们不必深究数学细节,只需知道这意味着分子“跑到离中线太远的位置”的可能性极小。 由此可知,舒尔茨们和莫顿们以布朗运动为基础的模型也会得出类似结论:“随机”运动的金融产品价格跑到离“正常值”很远地方的可能性也极小。LTCM的价差交易,基本上是在赌各种“金融分子”不会跑到离“正常值”太远的地方。 即便某个分子“不乖”也没大问题,因为历史数据告诉天才们这些“金融分子”相互间的关联性不大,“同时不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些看似天衣无缝的模型却有一个致命漏洞:人不是各自随机运动的分子,而是相互影响的社会动物。当危机来临时,所有人会同时挤向出口,所有“金融分子”会朝同一个方向运动,金融产品间的相互关联性会变成 1(完全关联),“洪水”、“地震”、“飓风”完全可能一起发生!
当俄国债券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LTCM 已经没办法撤退了,它的仓位太大。 那些曾经将市场推向模型所指方向的山寨版 LTCM 们,现在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它们的狼狈撤退把市场推往 LTCM 期望的反向。金融市场上的秃鹫们也似乎嗅到了垂死巨人的血腥,纷纷开仓和 LTCM 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在该基金被逼平仓时大捞一笔。越来越大的损失很快将LTCM的净值拖到十亿美元以下,杠杆率推高到100倍以上!提供回购贷款和其他短期融资的投资者们面对突然增大的信用风险,纷纷企图撤资。赖以生存的资金链就要断了,LTCM 只能坐以待毙......
_______当然了,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投资赚钱,读这些理论还是有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