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西部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
刘海清表示:第一,就是要加强西部地区行业的制度建设,只有将规章制度建立好了,才能发展得更好;
其次,从从业者方面来讲,无论是公司还是项目都应该加强创新,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之下,选择创新出更好的发展模式;
最后,西部地区应当立足西部特色进行创新,尤其是在小微企业、个体方面,应当鼓励发展。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步推进与发展,金融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从而将互联网金融这一词提上了新的台阶。然而,正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也爆发出了更多的风险问题,业内规范与监管显得愈发重要。
4月16日,在成都举办的首届中国西部新金融风云盛典中,记者专访了作为主题演讲嘉宾之一的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海清先生,了解到了更多新金融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金融仍需明确监管主体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发展,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大放异彩的同时,其安全性却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
去年11月以来,全国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爆发,从大大宝、e租宝、泛亚金宝,到4月6日刚刚被指涉嫌非吸的中晋系,每个案子都涉及几百亿资金,投资者遍布全国,其中,e租宝、泛亚的受害人达到几十万。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业内正在出台更多规章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2015年7月,“一行三会”、网信办、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2016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成立,同时引发行业热议;2016年4月,公安部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
那么,在业内监管逐步加强的同时,法律制度上又将如何继续推进呢?
刘海清坦言,目前互联网金融从法律层面来讲,仍然比较欠缺,“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谁来监管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监管主体,这是法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其次,要解决好事先审批的问题,机构是否具备能力进行事前审批,这个无法明确,同时,在事后应当在处理项目或者说清算的时候,规定标准,法律应当给予相应的标准条件来规范这一内容。”
刘海清认为,上述两大问题是互联网金融从法律规范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也呼吁业内加强法律意识。
2西部应当加强制度建设
互联网金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体制改革和产业资本市场的发育,但其安全性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疑问,那么,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识别选择可信赖机构呢?
刘海清谈到,作为具有投资理财意识的投资者们来说,首先应当具备基本的项目识别能力,但由于企业的信任度等等问题,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那么,解决该问题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
“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弥补和辅助行政机构监管,所以应当允许有盈利模式的机构介入监管,从而督促行业自律。”刘海清称,事实上,例如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就是在做这样一个事情,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对于行业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