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4-19 10:15:40
xavierxu99 发表于 2016-4-19 10:11
事实到现在都扑朔迷离啊。有的说学校是参与抗争了的,但今天说学校发了个信说央视报道不专业,部分细节不符 ...
来自北京的压力下,有可能使当事的各方(除学生及家长)达成一种利益同盟,要么被查清真相丢官坐牢,要么死扛到底无头案。

这是死扛到底的趋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0:16:39
xiaooppo 发表于 2016-4-19 10:14
这份声明及其不要脸啊!!!!
明知必死,要死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0:24:50

探访与“毒地”为邻的常州外国语学校


01.PNG


02.PNG


03.PNG


04.PNG


05.PNG


06.PNG


07.PNG


08.PNG


09.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0:37:17
央视常州污染报道提到的那些有毒化合物毒在哪里?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2016-04-18 21:21 来自 能见度

字号





【写在前面】


4月17日,央视关于常州外国语学校消息遭受毗邻化学工厂旧址污染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央视报道称,自2015年年底开始,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央视报道显示,学校原址旁是三家相邻化工厂,临近土地污染严重超标。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显示:该地块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氟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萘、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

其中,常宇化工地下水中,氯苯超标94799倍;常宇化工土壤中,氯苯超标78899倍;常隆化工地下水中,四氯化碳超标22699倍。

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数千倍之多那么这些化合物对于人体来说究竟有多大的伤害,政府是否已经禁止这些污染物的使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查阅国内外权威网站,梳理了央视新闻中提及几种污染物的性质、危害。



氯苯

性质概况
无色液体,沸点13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生产军用炸药所需的苦味酸。1940年到1960年间,大量用于生产滴滴涕(DDT)杀虫剂。1960年后,DDT逐渐被高效低残毒的其他农药所取代,氯苯的需求量日趋下降。主要用做乙基纤维素和许多树脂的溶剂,生产多种其他苯系中间体,如硝基氯苯等。

用途

染料、医药工业用于制造苯酚、硝基氯苯、苯胺、硝基酚等有机中间体。橡胶工业用于制造橡胶助剂。农药工业用于制造DDT, 涂料工业用于制造油漆。 轻工工业用于制造干洗剂和快干油墨。化工生产中用作溶剂和传热介质。分析化学中用作化学试剂。

危险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

表现:

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症状,甚至昏迷。脱离现场,积极救治后,可较快恢复,但数日内仍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反复接触,则起红斑或有轻度表浅性坏死。

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早期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个别可发生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四氯化碳

性质概况
一种无色有毒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易挥发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在常温常压下密度1.595g/cm3(20℃),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它不易燃,曾作为灭火剂,但因它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光气、氯气和盐酸,加之它会加快臭氧层的分解,所以被停用。现今用于清洁的四氯化碳大多数都已被三氯乙烯所取代。

四氯化碳的用途被国家严格限制,仅限用于非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用途和特殊用途,作为萃取剂并不常用。

允许接触限额:中国25mg/m3;美国0.005mg/L

危险性

四氯化碳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00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0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危险性

1.急性中毒

(1)潜伏期: 一般为1~3天,也有短至数分钟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经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中毒的临床表现类似;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及肝、肾损害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态蹒珊、短暂意识障碍或昏迷等。极高浓度吸入时,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状: 口服中毒时较明显。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及黄疸、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征象。严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损害症状多于发病第2-4天出现。

(4)肾损害症状: 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严重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5)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呼吸中枢麻痹多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引起肺水肿。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报道较为少见。长期反复接触四氯化碳,可有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少数患者发生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此外,国外还有报道可引起听力障碍、耳蜗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因脱脂而出现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克百威

Carbofuran ,化学式 C12H15NO3, 分子量221.25 ,属高毒杀虫剂,是广谱性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克百威

它与胆碱酯酶结合不可逆,因此毒性甚高。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并输送到植物各器官,以叶缘最多。克百威在土壤处量残效期长,稻田水面撒施残效期短。通常适用于水稻、棉花、烟草、大豆等作物上多种害虫的防治,也可专门用作种子处理剂使用。

危险性

由于鸟类可能误食颗粒状克百威农药致死,美国环保署只允许此产品以液态形式销售。此外,从2009年开始,美国环保署下令禁止任何含有此产品残留物的农产品供人类食用,无论本土生产还是进口。

2015年10月1日起,国内农业部按照第 199 号公告规定,禁止使用克百威。

灭多威

又称灭多虫、乙肟威或甲氨叉威。一种广谱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白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8g/L,可溶于丙酮、乙醇、甲醇、异丙醇。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主要用于防治二化螟、飞虱类、斜纹夜蛾等类害虫。1966年由美国杜邦公司(DuPont)公司首批推荐作为杀虫、杀线虫剂。适用于棉花、烟草、果树、蔬菜防治蚜虫、蛾、地老虎等害虫,是目前防治抗药性棉蚜良好的替换品种。

灭多威被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归为第一类高毒性物质,对人体皮肤、肺、消化道、肾、脾和造血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但在对大鼠和兔的动物实验中未发现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美国和英国规定作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5mg/m3(皮肤吸收)。日本农药注册保留标准给定米、蔬菜中为0.5mg/kg,果品种为1mg/kg。

中国政府颁布的标准中规定:灭多威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是3mg/kg,欧盟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为0.1mg/kg。

2014年,农业部根据第2032号公告,禁止灭多威在柑橘树、苹果树、茶树和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

危险性

灭多威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剧毒农药,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或意识不清,长期暴露于该农药中会破坏人的内分泌系统。

异丙威

异丙威又称为叶蝉散、灭扑威,是一种触杀性兼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速效、残效期短,用于防治水稻、可可、蔬菜、甘蔗及其他作物中的稻飞虱、稻叶蝉、蚜虫、臭虫等。对飞虱天敌、蜘蛛类安全,但对蜜蜂有害。

危险性

健康危害:主要症状包括流涎、流泪、视力模糊、震颤、惊厥、精神错乱、昏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高毒。

氰基萘酚

中文名称:6-氰基-2-萘酚

英文名称:6-Hydroxy-2-naphthonitrile

分 子 式:C11H7NO

分 子 量:169.18

兑水是稍微有危害物品,不可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


参考网站


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s://www3.epa.gov/airtoxics/hlthef/chlorobe.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http://www.moa.gov.cn/zwllm/tzgg/gg/

周公度. 《化学辞典》.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ISBN 7-5025-4409-7.

美国国家农药信息中心资料 http://extoxnet.orst.edu/pips/methomyl.htm

3.0 3.1 Carbofuran. Extension Toxicology Network. [2014年4月19日]

EPA Bans Carbofuran Pesticide Residues on Food.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14年4月19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0:40:17
地方ZF很少不主动面对问题,学校也是连捂带盖。这样的事件不该是环境监察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动出来查吗?对这样的事件作为ZF职能部门应该是有底线的,涉及到子孙后代的事情还是谨慎一点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0:48:18
wmjxy2425 发表于 2016-4-19 10:40
地方ZF很少不主动面对问题,学校也是连捂带盖。这样的事件不该是环境监察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动出来查吗?对这 ...
是的。本来在地方规划调整中将工业地产转为商业地产没什么问题,只要恢复好土地原貌(包括处理好污染问题)再进行商业开发应该没问题。可这个重大事件的后面隐藏了多重地方财政与利益的问题。结果将一片没有完全进行无害处理的土地用于建设学校,并规划大型购物中心,后边势必就会进行相关的生活住宅开发,发展住宅房地产,这是最后的目标。

先是污染企业没有处理好,后是当地ZF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匆匆进行项目上马,导致这样的结果。

楼主也在想,如果不是建设学校,而是又接着搞工业地产,那结果会是什么样?不是新工厂的工人出现类似学生的身体不适,就不会有那么大反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1:44:09

“毒地”旁的学校是怎样建起来的

导语: 4月17日,央视曝光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据媒体报道,该校自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学校附近(一条马路之隔)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有3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住建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规定,学校选址建设要避免污染。那么,在这块被称为“毒地”的化工厂地块旁,是怎样新建起一所新学校的?

为何要建新校区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该校官网于今年2月18日公布了一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当时该校已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并检出身体指标异常。据环评报告中的项目介绍,常州外国语学校老校区“生均占地少,活动空间小,而学校班级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学校的教学用房较为紧张,每班学生数额满,教学辅房数量少,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另外,学校建于上世纪80年代,防震系数较低,教学用房存在安全隐患。”

  “异地重建,可以缓解学校现处区域的交通压力,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据某房产门户常州分站的介绍,常州北部新城地处常州北部,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规划定位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新城区”,“全市公共服务中心、商贸副中心和商务中心区”等。

为何选址化工厂地块旁

  据前述环评报告,该校新区选址合理性有两点依据。一是“本项目已于2011年10月获得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的《通江路西辽河路南地块规划条件》,该地块用地类型调整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二是“本项目建成后,使用的能源为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机动车尾气无组织排放污染物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处在北部新城核心区域,将大大提升全区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该报告也提到,“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开展修复后,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不过据媒体报道,常州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个地块的土壤,包括检测都是达标的,就是因为选址的评估报告中,它也是符合规范的,是符合学校用地的。”

  住建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规定,新建、迁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址一定要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地段。为了保证具有安全、安静、卫生的教学与育人环境,学校应避免各种城市噪声的干扰和污水、废气、尘埃的污染。

项目建设是否合规

  根据常州市规划局官网发表的一份规划许可变更公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项目”是在2013年8月26日取得常州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建字第320400201340165号)。不过,在规划许可核发前两年,项目就已动工。

  上述工作动态中还写道,“近一年来,龙虎塘国土所积极协助龙虎塘街道及新北国土分局,完成了该地块地面附着物的处理、征地前期调查、国有土地收储等工作,为这两所学校的如期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常州日报当时的报道,一位市领导还亲自参加了开工仪式。“两所学校将按一流的标准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即2012年)暑期建成并开学。”

  实际上,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是在2015年9月,比当初预计时间晚了3年。据常州日报2014年8月的报道,市长费高云当时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察看了包括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在内的四所学校建设工地,“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学校建设情况、有什么难度和具体问题,有的当场表态解决,有的带回去进一步商讨解决。”费高云还强调“要对照常州市《教育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的目标,加紧学校工程建设,加快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让老百姓早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污染爆发 “亡羊补牢”

  环保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的环评报告中也提到,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开展修复后,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修复土方挖掘施工时的废气污染的监管,避免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

  现在看来,这一建议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常隆地块从2014年3月份开始启动的修复工程仍在进行,于是全校师生都被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的空气异味所笼罩。央视报道显示,涉事地块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化合物,“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等指数超标数千倍。

  污染事件爆发后,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市政府相关部门到学校都很紧张。一方面强制中止常隆地块的土壤修复工程,并修改该地块规划功能,从原来的商业用地改为“生态、休闲、健身”为主题的运动公园。另一方面,学校也进入了“非常”状态,官网甚至专门开通了一个“土壤修复”板块,专门发布常隆地块相关信息,从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每天发布周边空气监测结果。还有其他安抚学生家长的工作,自然也必不可少。

  据当地媒体报道,常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表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然而,回顾这所学校的新校区规划、选址、审批、建设,如果对任一环节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合规之处实行了“零容忍”,今日之问题,都断然不会发生。

  有评论者指出,该项目明明隐患颇多,环评报告却只在给出认可结论后,蜻蜓点水地提及相关的危害和风险,此种重大瑕疵,为涉事学校的学生健康损害、包括污染事件的后续争议都埋下了伏笔。但是,在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面对地方的发展冲动,第三方环评机构又有多大约束力呢?在没有强大行业自律性和独立性的情况下,建设单位总能找到愿意“合作”的环评机构。

常州版拉夫运河案?

  常州外国语学校数百名学生被检出的身体异常,是否与化工地块相关,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但这所学校旁边埋着一颗“污染地雷”的事实,却毋庸置疑。

  本次事件也被媒体称为“常州版拉夫运河案”。拉夫运河案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州因为在倾倒了大量有毒废弃物的拉夫运河上建造住宅和学校,导致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等病症频频发生。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宣布封闭当地住宅,关闭学校,并将居民撤离。20世纪80年代,环境对策补偿责任法在美国议院通过后,以前的电化学公司和纽约政府被认定为加害方,共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达30亿美元。(来源:搜狐点击今日185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2:21:59

六问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 张道营
  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待该块“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问题仍存疑,疑问不解,此类事件或再次发生。
  一问,谁在捂盖子?其实,学生家长早就怀疑常外处于“毒地”附近,并自带孩子体检。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纠葛?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二问,环评为何失守?随着事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媒体披露: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学校选址当慎之又慎,与学校一路之隔就是曾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工厂旧址,学校却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
  三问,学校为何死扛?常外的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学校也并非不知情,面对学生家长诉求,学校方面一味否认、推诿,态度令人费解。即使学校是名校,升学率高,学生家长甚至“求”着来,可像鸵鸟一像把头插入地下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们就可放心?舆论质疑就会消失?没有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只会激化矛盾。
  四问,该事件会如何处理?经过学生家长、媒体的不懈努力,常外这一名校再次出名了,不过是以与“毒地”相关联的负面形式。在地方部门竭力否认之时,国家相关部委不断表态,要进行现场调查。当然,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患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关性。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高层重视、部门彻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五问,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常外“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显,而有些污染却悄无声音。公众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是少数。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还有多少个被污染的腾格里沙漠?
  六问,“毒地”能否禁绝?屡次曝光的环境染污不断挑战社会的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识的当下,怎样破除政绩冲动,将生态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是一道大考题。当然,禁绝“毒地”,环保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他部门是否也应守土有责?“治乱须用重典”,面对禁而不绝的恶性污染事件,法律不能手软。
  常外“毒地”事情再次敲响警钟,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更要治理存量污染;在重视显性污染的同时,也不应放松隐性污染治理。面对污染,一刻也不能懈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2:47:12
什么叫互害的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5:35:24
借用鲁迅几十年的一句话【救救孩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5:36:03
看完触目惊心,环境污染真可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6:00:10
最惨的家庭是,小孩出生吃了三鹿奶粉,后来又打了过期疫苗,上了学又上了建在化工厂土地上的学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6:26:05
为孩子们心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7:31:41
一切都是为了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8:23:03
断子绝孙的做法一再上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19:13:49
常州外国语中学家长:自行检测屡无果,校长回短信称无愧于心

实习生 王英杰 澎湃新闻记者 徐晓阳

2016-04-19 17:44 来自 教育家

字号




常州外国语学校。

在常州,常州外国语学校(简称常外)是诸多家长与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如今却有许多人想逃离。

2015年9月,常外2200多名学生搬迁到位于常州新北区的新校区后,陆续有人出现了严重的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哮喘等病症,有2名学生陆续被查出患上淋巴癌。

截至3月1日,据家长不完全统计,七年级体检异常人数为289人,占体检人数79%;八年级不完全统计体检异常人数为159人,占体检人数72.9%,症状集中于甲状腺结节、钙化,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过低等。

家长们的怀疑直指学校北侧一块占地26.2公顷的化工厂废弃地(又称常隆地块),这块相当于36个足球场的“毒地”与常外仅一路之隔。有家长称,2015年下半年,在常外门口常能闻到刺鼻气味。

一场关于学校是否搬迁的“拉锯战”随后在家长与学校间打响。

面对家长提出的暂时搬迁要求,校方出具检测报告后称,常外周围的空气、土壤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拒绝搬迁。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从家长处了解,目前已有约50名学生转学,其余学生则已复课,部分不愿离校的学生家长,一边“忍痛”送孩子上学,一边继续“抗争”。其中,家长众筹自行检测的要求曾屡次受阻。

3月24日,在央视记者帮助下,常外七八年级1291名家长众筹了546900元,请上海实朴检测公司至学校检测,在空气中查出多种污染物,有专家称与常隆地块污染物成分吻合。

“我们现在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家长蒋伟(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明知学校对面有毒,还得把孩子送过去”。

学生们的反常病症

2015年9月,常州最有名的初中之一——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至常州新北区常隆地块对面,2200名学生随着一起搬迁。

此后,许多学生身体出现了异常。

2015年9月,常外家长周琳(化名)发现自家孩子反复出现犯恶心、流鼻血等症状。

2016年1月4日,另一名家长李莉(化名)孩子出现头晕、嗜睡、呕吐、无力等症状,行走需要人帮扶。

常外一些家长交流后发现,陆续有学生出现面部红肿、头晕、嗜睡、呕吐、咽喉肿痛等现象,还有人犯了严重的鼻窦炎、中耳炎、哮喘等病症。

2016年年初,一些家长陆续带孩子赴医院体检,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严重。

周琳儿子1月初的检测结果显示,甲状腺和淋巴有多个结节,最大的甲状腺结节为0.3×0.2cm,最大的淋巴结为2.2×0.9cm。

2月14日,七年级学生家长郑媛(化名)带女儿在常州中医院体检,报告显示其女儿颈部右边的淋巴结直径达2.4cm。至今每天女儿回家,她都要摸摸其颈部,看肿块是否变大。

今年春节初六,蒋伟带儿子去附近城市的医院进行了第二次体检。医生告诉他,孩子白细胞偏低,不排除与学校对面的废弃地有关,“而且可能性很大”。

医生给小蒋配了一种名为“利血升”的药,早晚各服用两次,整个寒假没有断过。蒋伟说,儿子在寒假有了很大的好转,停课一周后,头皮痒、恶心等症状立马没了

据家长不完全统计,常外七八年级有600多名学生自行体检,76.9%的孩子身体出现异常。“我们敢一份份附上验血单子和病历,每一份都有据可查。”郑媛说。

在常外搬入新校址后,还有两名学生被传患癌。

家长钱颖(化名)日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家孩子于2015年9月出现症状,10月确诊为淋巴癌,此前体检从未出现过任何异常。另一名家长则在电话中情绪激动:“孩子的情况严不严重只有我自己知道,小孩的情况很不稳定。”

不过,这两名声称孩子患癌的家长也都表示,患癌成因复杂,无法确定原因,如今只想给孩子安心治病,不想掺和到学校与家长的矛盾中。

在学生患病的比例上,官方说法与家长统计有较大出入。4月18日,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回应澎湃新闻称,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常州新北区一名相关人士还表示,他们目前没有发现有学生白血病病例,仅有一例淋巴癌,但该学生是在学校搬迁至新校区之前,于2015年确诊的,“事前两个月出现症状”。

如此多的身体异常,究竟是否与常隆地块的污染有关?澎湃新闻记者将部分常外学生的病历拿给上海多家医院多位医生查看,其中多数医生表示,甲状腺与淋巴肿大成因复杂,无法简单归因。但上海瑞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表示,常外学生的发病率确实有点反常。

部分常外学生体检报告。

“毒地”到底有多毒?

家长们口中的“毒地”,是指位于常外附近的常州市新北区常隆地块,曾是三家化工厂的厂址。

常州新北区环保局告诉澎湃新闻,2011年,这3家化工企业先后搬离,场地被全部平整,准备用于商业开发。然而遗留化学废弃物拖慢了政府建设的脚步。

新北区环保局表示,2014年3月,常隆地块土壤修复一期工程正式实施。次年9月,就在一期修复工程进行期间,常外搬迁至该地块对面,直线距离不到50米。

多名家长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2015年圣诞节前后正好是“毒地”翻土修复最为剧烈的时候,校内常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也是在此时身体异常症状表现明显。有家长透露,在事发早期,学校有教师也加入了抗议,“有老师犯恶心,生理期也不稳定”。

常外新校不适宜搬至常隆杜地块对面,其实环评报告早有提示。

常外官网曾公布一份环评报告,称常外新校北侧常隆地块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故“本项目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同时常隆地块开展修复后,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如果学校在常隆地块修复验收完成前投入使用,必须注意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

但常外恰恰就于常隆地块的修复期间,匆匆进行了搬迁。李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常外从选址、规划搬迁、新校修建到全体搬迁共用时不到三年。去年9月孩子入学时,新校还未完全建好,绿化和操场都未修建。

为何急于搬到新址?对此新北区教育局的解释是,学校原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满足2018年到来的中学入学高峰,也为了人口进一步向常州高新区、产业区集聚,常外的搬迁可为新北区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能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

新北区教育局于4月7日告诉澎湃新闻,常外校园环境在建校时检测是合格的,学校搬迁时的检测也是合格的。

“搬迁拉锯战”

据常外部分家长代表告诉澎湃新闻,从2015年12月底至今,常外一些焦急的家长四次提出,希望常外在“毒地”修复期间,先搬离一年作为缓冲,曾有教师也参与其中,但未得到回应。

其后有关部门与校方出具了多份报告,来证明无毒。

1月10日,因为多名家长投诉,常外校方做出了停课停考的决定,要求孩子们回家等待复课通知。

1月15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和学校、家长达成共识,待常隆地块修复工程完成后,同意以“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原则,对学校内环境进行检测。根据结果再决定是搬迁或复课。

1月16日,常州市教育局官网刊登《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告家长书》,其中称常隆地块在修复过程中散发出异味,给周边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表示歉意。告家长书同时称,学校周边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发现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体检情况有明显异常。

到了2月21日,家长突然收到复课短信,紧接着两天后,校方在官网单方挂出一份由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宣布检测合格。

在新北区教育局给澎湃新闻的回复中可见,之后政府进行过多次多方位检测,每次的结果都为合格。不过在澎湃新闻采访的家长中,没有一人表示参与过上述检测。

在学校拒绝搬离、坚持复课下,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转学,家长代表戴女士告诉澎湃新闻,据其所知,截至目前转学学生已有约50人。不过常州市政府新闻办18日对澎湃新闻称,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其余学生全部到校。

除了转学,一部分仍想让孩子继续在常外读书的家长开始要求自行找检测公司入校,遇到重重阻力。

家长代表告诉澎湃新闻,对于家长联系的多家检测公司,学校要求必须先由校方进行资质鉴定,同时只同意他们去校方指定的3个采样点采样,每个采样点只能挖0.5m。不过,每次学校与检测公司联系后,公司便以各种理由推掉委托。

双方矛盾曾于3月1日爆发。当日,家长与校方相约会谈,递交641份学生的体检统计表。然而,家长代表戴女士称,当天下午2点左右,校长曹慧以开会为由,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中直至次日凌晨1点,然后在数十名安保人员的保护下离开。

直至3月24日,在央视记者的帮助下,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才得以进入学校,对常外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戴女士告诉澎湃新闻,从那天起至今,一直有各班家长志愿报名24小时轮值看护检测取样。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相比澳实公司的7页检测报告,实朴公司的报告共有118页,显示学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处都测出了丙酮、苯、甲苯、乙苯、二氯甲烷等污染物质,央视新闻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与常隆地块的污染物质相吻合。

而常州市政府给澎湃新闻的回应是:澳实与实朴两家公司对校园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达标。

4月17日,在央视新闻报道常外事件后,戴女士给曹慧发去了短信:“曹校长,关于今天央视所播,我要个说法,先前只有学校发来一条一条短信,今天呢?我该相信谁?孩子不是小白鼠,你也是母亲!”

曹慧的回答是:“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覆土修复的隐患

事实上,除了出具“无毒无害”报告,新北区政府也做过补救。新北区环保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2016年起,常隆地块原定的原定的商业广场用途也被改成了生态休闲公园,修复方案紧急由土壤开挖变成了覆土修复。

修复从1月20日开始,范围包括原三家化工企业常隆、华达、常宇原厂址,并于2月15日通过验收,专家组的结论是: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检测完全达标。

常外一名家长对此不认同:“覆土法相当于把炸弹埋在了废土里。”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陈能场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采用覆土覆膜修复控制效果只是暂时的。他认为,农药厂、化工厂污染的土壤中有机毒物种类很多,其中一些具有土壤吸附性,一些具有水溶性,且有一些农药很容易挥发,如果没有治理好,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最合适的并非覆土法,而是热脱附。

同时,有常外家长质疑现有检测标准的落后,是否会存在确实有毒却查不出的状况?

陈能场表示,不仅中国存在一些有毒物质查不出的情况,美国的检测标准也不全面。但资深、负责的检测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都会考虑检测地块的特征污染物。如果特征污染物不在国家检测导则中,则要根据化工厂、农药厂加工贮藏的具体情况,把相关的特征污染物列入检测行列,进而评判这块土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1:16:54
现在的人,真可怕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1:17:33
环保部长不算换了大学校长吗?环保问题变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21:12

学校选址,距“毒地”100米——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追踪

常州官方承认133学生体检异常 71人患甲状腺结节

来源:新华社
记者:秦华江、陈刚、杨绍功
    一边是7年前三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
    本该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学校选址却建在“有毒地块”旁;本应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却身体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连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500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厂污染地块中毒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环境敏感区建学校,本应慎之又慎,但为何学校要建在距“毒地”仅100米的地方?环评警示为何没有得到重视?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为何差异这么大?新华社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
    选址之祸:7年前埋下的“定时炸弹”
    既然地块“有毒”,常州外国语学校为何在此选址?
    记者了解到,常外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2015年搬迁前,常外因学生数不断增加,教辅资源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系数较低,需要进行改造建设。
    而这个问题,常州市“颇费了一番脑筋”。常州市政府透露,近年来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常州高新区、产业园区集聚,新北区也急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异地重建和搬迁,不仅可缓解学校原处区域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也可以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根据常州市新北区所做的规划,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以西、辽河路以南、千岛湖路(龙虎大街)以北,该地块原系太平洋电力机械厂及自然村,虽非原化工厂地块,但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定时炸弹”就此埋下。
    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污染的原化工厂地块,包括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由于化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周围居民反映强烈。于是,政府便下令要求企业搬迁入新区。此后,这一地块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2009年5月,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启动。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
    根据当地早前的相关规划,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原计划在修复后将用于商业开发,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但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问题还不止于此。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
    生态风险:有毒地块未修复学校就开建
    既然是“有毒地块”,该校新址环评结果如何?
    记者调查,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这被质疑为未批先建。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行奠基但并未正式开建,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常州市环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显示,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成为学校环境的重要隐患。
    报告称,该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同时提示,常隆等化工厂原厂址地块开展修复后,会产生空气污染,学校如在地块修复验收前投入使用,就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常州市也政府表示,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
    而事实是,早在2013年10月学校就已开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这表明,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污染没有重视;原本应在学校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意外延期,学校搬迁计划却不调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致使环境风险不断加重。
    健康之争: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差异咋这么大?
    常州外国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但去年底以来,这所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噩梦。
    “每天都很担心,女儿检查出了淋巴肿大。”一位秦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12月,周边的原化工厂地块翻土修复,刺鼻味道越来越重,孩子出现嗜睡、头皮屑多等症状。1月10日左右,他的女儿被检查出淋巴结肿大,一个多月后再次检查,有一侧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另外一半没变。
    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份有常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史品南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至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常州市政府表示,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相关检测数据与家长提供的差别较大,但指标异常者也超过百人。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出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甲状腺炎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白细胞异常的4人。
    针对家长反映的有学生受污染土地危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卫计委医学专家组组长、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说,有一个病例在学校搬迁之前就已确诊,目前正在治疗。
    在一封“常州外国语学校全体家长”1月8日写给“各级政府、环保、教育、信访部门领导”的联名信中,家长质疑“是孩子健康重要还是项目发展重要”。
    教育部、环保部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部、江苏省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表示,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的有关进展,记者将进一步追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26:07
首页 > 长三角政商
常州官方承认133名学生体检结果异常,71人患甲状腺结节

新华网

2016-04-19 22:42 来自 长三角政商

字号




常州外国语学校选址距“毒地”100米。

据新华网南京4月19日消息,一边是7年前三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

本该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学校选址却建在“有毒地块”旁;本应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却身体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连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500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厂污染地块中毒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环境敏感区建学校,本应慎之又慎,但为何学校要建在距“毒地”仅100米的地方?环评警示为何没有得到重视?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为何差异这么大?新华社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

选址之祸:7年前埋下的“定时炸弹”

既然地块“有毒”,常州外国语学校为何在此选址?

记者了解到,常外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2015年搬迁前,常外因学生数不断增加,教辅资源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系数较低,需要进行改造建设。

而这个问题,常州市“颇费了一番脑筋”。常州市政府透露,近年来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常州高新区、产业园区集聚,新北区也急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异地重建和搬迁,不仅可缓解学校原处区域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也可以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根据常州市新北区所做的规划,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以西、辽河路以南、千岛湖路(龙虎大街)以北,该地块原系太平洋电力机械厂及自然村,虽非原化工厂地块,但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定时炸弹”就此埋下。

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污染的原化工厂地块,包括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由于化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周围居民反映强烈。于是,政府便下令要求企业搬迁入新区。此后,这一地块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2009年5月,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启动。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

根据当地早前的相关规划,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原计划在修复后将用于商业开发,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但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问题还不止于此。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

生态风险:有毒地块未修复学校就开建

既然是“有毒地块”,该校新址环评结果如何?

记者调查,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这被质疑为未批先建。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行奠基但并未正式开建,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常州市环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显示,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成为学校环境的重要隐患。

报告称,该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同时提示,常隆等化工厂原厂址地块开展修复后,会产生空气污染,学校如在地块修复验收前投入使用,就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常州市也政府表示,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

而事实是,早在2013年10月学校就已开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这表明,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污染没有重视;原本应在学校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意外延期,学校搬迁计划却不调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致使环境风险不断加重。

健康之争: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差异咋这么大?

常州外国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但去年底以来,这所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噩梦。

“每天都很担心,女儿检查出了淋巴肿大。”一位秦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12月,周边的原化工厂地块翻土修复,刺鼻味道越来越重,孩子出现嗜睡、头皮屑多等症状。1月10日左右,他的女儿被检查出淋巴结肿大,一个多月后再次检查,有一侧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另外一半没变。

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份有常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史品南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至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常州市政府表示,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相关检测数据与家长提供的差别较大,但指标异常者也超过百人。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出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甲状腺炎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白细胞异常的4人。

针对家长反映的有学生受污染土地危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卫计委医学专家组组长、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说,有一个病例在学校搬迁之前就已确诊,目前正在治疗。

在一封“常州外国语学校全体家长”1月8日写给“各级政府、环保、教育、信访部门领导”的联名信中,家长质疑“是孩子健康重要还是项目发展重要”。

教育部、环保部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部、江苏省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表示,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的有关进展,记者将进一步追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28:13
人民日报评常外污染事件:央视vs常外,请用事实来说话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2016-04-19 21:14 来自 舆论场

字号



近日,江苏名校——常州外国语学校土地污染一事,引发舆论漩涡。据央视报道,受周围化工厂旧址的污染影响,该校自去年9月搬迁新址以来,近500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反应,甚至有人患上白血病和肿瘤。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常外国际部,则在隔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称学生中目前只有3人病假,央视报道在“基本事实总体无误”的基础上,存在“硬伤”,并称“信或者不信,选或者不选,我们就在这里——等你”。

平心而论,如此针锋相对的报道和声明,在近些年的舆论场上并不多见。对峙的背后,是无数被揪起来的心。据悉,常州市已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对污染“零容忍”;环保部与江苏省委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将进行现场调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也已启动专项督导。虽然学校搬迁已经好几个月了,但这些部门对舆论的反应速度,还是不可谓不快的。希望在事件调查上,速度也能更快些。

应该说,常外的回应虽然及时,却也没有起到预想般“辨是非”的效果。所谓“基本事实总体无误”,究竟是哪些基本事实?而所谓的“硬伤”,又究竟是哪些硬伤?这些不说清楚,回应就显得没打到点上,反而给公众造成更多疑惑,引发更多猜测。说到底,用事实说话,才能解答问题、理顺情绪,也才能促进事情往好的方向解决。

也正如过去很多事件所证明的,事实出现了“缝隙”,往往就会有谣言来“填充”。学校禁止学生体检、学生转学开除家长公职的传言,无疑加重了人们的担心;患绝症学生与学校搬迁的时间前后,也存在一定争议,这其实很容易说清楚。家长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不过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真相还有疑团之时,“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也并非很好的选择。这无论对于媒体还是个人来说,都是适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媒体与校方的各执一词,也对调查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用翔实、充分的调查,以科学、权威的检测,才能给出合理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促成事件的解决。当然,如若真的存在问题,就需要尽快进行补救、严肃处理问责,也才能给师生、家长、媒体和社会一个交代。

更进一层看,这一事件也提示了一个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新命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不少地方的重化工厂纷纷迁址。在原址的再次开发和利用之时,如何加强环保监管,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更多的制度建设和细节完善,值得各个城市重视。正如有报道指出的,“污染残留严重系老化工厂通病”,建设再急也不能无视公众的健康权。毕竟,这些地块还往往用于建设商业项目、住宅甚至学校。

整个事件中,最不该无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在污染地块附近生活学习的师生们。希望能还一张平静的、安全的书桌给孩子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32:42
何止学生可怜,老师岂不是也很可怜。

校长可以缩在办公室享受空调过滤后的清新空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39:48
愤怒,严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42:12
evaea 发表于 2016-4-19 23:32
何止学生可怜,老师岂不是也很可怜。

校长可以缩在办公室享受空调过滤后的清新空气
哥们儿,这个事情快让我气炸了,所以今天一直在跟踪有关媒体的相关动态。

这样对待孩子们,绝不答应!这次一定要有个结果!

咱们奋斗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咱们将自己的宝贝们送到学校,不仅是为了他们能学到知识以后为国家做贡献,也为他们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谁能想像到,孩子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就会得白血病?

这个事情,当地ZF、学校都有脱不开的责任,不仅是懒政的问题,更有无视生命的嫌疑。

所以,追问到底!必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46:29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9 23:42
哥们儿,这个事情快让我气炸了,所以今天一直在跟踪有关媒体的相关动态。

这样对待孩子们,绝不答应! ...
还不是钱闹得,地价猛涨,城市周边根本没有好价格的地

ZF又不投钱,财政不愿意拿那么多的钱出来买地建学校,又拼命要建学校,因为教育局和学校具体管基建的人还要赚回扣,全国各地哪里不是一样的。即使财政拨款充足,最终也层层都被盘剥走了。

权力不受约束,无法追责,是最可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9 23:55:30
evaea 发表于 2016-4-19 23:46
还不是钱闹得,地价猛涨,城市周边根本没有好价格的地

ZF又不投钱,财政不愿意拿那么多的钱出来买地建 ...
收益最大化,经济人概念的最佳诠释!

可,孩子懂什么?最脆弱的群体~~~~~~

总在想,除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收益,不要思考人性与传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01:35:01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9 23:55
收益最大化,经济人概念的最佳诠释!

可,孩子懂什么?最脆弱的群体~~~~~~
经济学的TRAGEDY OF PUBLIC GOODS

公共利益如果没有律法、强权维护,没有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早晚会被剥夺殆尽

律法是文明的标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01:37:13
evaea 发表于 2016-4-20 01:35
经济学的TRAGEDY OF PUBLIC GOODS

公共利益如果没有律法、强权维护,没有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早晚 ...
哭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02:37:51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9 23:42
哥们儿,这个事情快让我气炸了,所以今天一直在跟踪有关媒体的相关动态。

这样对待孩子们,绝不答应! ...
这事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气愤。 不过, 有什么办法? 毒奶粉毒死至残那么多娃娃,四川地震豆腐渣校舍压死那么多娃娃, 发声的人都给镇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07:12:44
zounghy 发表于 2016-4-18 22:54
就象刚才 smartlife 说的:能上这样的学校,应该不少达官显贵的孩子,他们怎么没出头?

我与目前的电信 ...
老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对于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继续获得的短期收益,人们似乎不愿意评估随之而来的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