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203 发表于 2016-4-22 09:49 
太牛了,下一步是长江了
一)专著
杨子晖:《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商务印书馆,forthcoming。
注:基于该著作的博士论文获“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应用经济类,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
(三)主要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Countries and Asset Classes", Management Science
, 2017,63(2): 333-354(First author)
注:(1)UT Dallas Top 24 Journals, Financial Times Top 45 Journals
(2)Chicago Quantitative Alliance (Asia) Academic Competition Award, 2014
"Intraday 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in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12, Vol. 32, No. 2, 99–121.(SSCI, B+ Journal) (co-author with Yang and Zhou)
注:(1)Lead Article (封面文章)
(2)Google Scholar Citation (May 2017): 135
(3)SSRN Top 10 Recent Downloads (January 2011) for four categorie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Managing in Emerging Market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Global Busines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Management Network
"Can International LETFs Deliver Their Promised Exposure to Foreign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 (SSCI, B+ Journal), 2014, 31, 30-74. (co-author with Tang and Xu)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Economic Modelling (SSCI), 2014, 38, pp. 533–540. (First author, Corresponding author, co-author with Zhao)
《“污染天堂”假说与影响因素的省际研究》,《世界经济》,2017年第4期。(第1作者)
《民族异质性、经济交流与跨国技术溢出》,《经济学季刊》,2016,forthcoming。
《通胀国际传递的动态关系研究》,《金融研究》,2016年第6期。(第1作者)
《财政收支关系与赤字的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第1作者)
《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有限样本性质的比较研究──基于结构性变化与非线性转变的Monte Carlo模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第1作者)
《金融深化条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效应研究》,《金融研究》,2015年第5期。(第1作者)
《我国财政赤字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效应?》,《金融研究》,2014年12期。(第1作者)
《机构关联、风险溢出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统计研究》,2014年11期。 (第2作者)
《汇率波动性与股市收益率联动性:来自国际样本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4年第4期。(第2作者)
《通货膨胀的驱动类型甄别》,《世界经济》,2014年第5期。(第1作者)
《出口集聚企业“双重成长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与生产率之谜》,《管理世界》,2014年第1期。(第2作者)
《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检验功效及有限样本性质的模拟分析》,《统计研究》2014年第5期。(第1作者)
《CPI与PPI传导机制的非线性研究:正向传导还是反向倒逼?》,《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第1作者)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协同性研究》,《世界经济》,2013年第1期。(第1作者)
《民主参与对公共品支出偏差的影响考察》,《管理世界》,2012年第6期。(第2作者)
《“泰勒规则”、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11期。(第2作者)
《政府债务、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非线性关系的国际研究》,《金融研究》, 2011年第11期。(独立作者)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应用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独立作者)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世界经济》,2011年第6期。(独立作者)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世界经济》,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
《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关系研究》,《世界经济》2009年第11期。(第1作者)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期内替代与跨期替代》,《世界经济》2006年第8期。(独立作者)
《中国政府支出和融资对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1期。(第2作者)
《价格国际传递链中的“中国因素”研究──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统计研究》2010年第2期。
(第1作者)
《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的期内替代和跨期替代──来自亚洲国家的面板协整分析》,《统计研究》2006年
第8期。(独立作者)
《中国输出了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独立作者)
《政府规模、政府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
第6期。(独立作者)
《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国际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第1作者)
“Is There A Unit Root in the Inflation Rate? Evidence from 29 Chinese Provinc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2010, 5, p.126-131. (EI、ISTP检索) (独立作者)
“U.S.,not China, is Culprit of Global Deflation, Inflation?”, China Economist, 2010, 5, p.56-65.(独立作者)
《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效应──基于第一、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09年
第10期。(第1作者)
《制度、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第2作者)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FDI效应:基于FGLS的估计》,《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第4期。(第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