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43 10
2016-04-22
http://bbs.mey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0941&from^^uid=197993
http://bbs.mey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0941&from^^uid=197993

1. 基础货币如何从央行手中投放市场?

    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美联储收购美国ZF债券(美国2~10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占比54.4%),以及MBS房地产抵押债券(38.7%),两者合计占美联储总资产93.1%。

    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比83.3%),以及ZF债券(中国国债4.7%),两者合计占我国人民银行总资产88%。

    美元的创造93.1%来自于ZF和社会未来的应偿还债务,相当于寅吃卯粮。

    人民币的创造83.3%来自实体经济生产活动带来的外汇资产,相当于量入为出。

    请参见: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16年4月7日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current/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

    http://www.pbc.gov.cn/jinrongwen ... /2812413/index.html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资产20160407.JPG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2014季末.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22 17:40:38
3. 通货膨胀为什么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颇多歧义的概念”?

    顾名思义,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应大于经济实际需要。

    通货膨胀会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超发。

    所以:

    (1) 社会需求不会拉动通胀;

    社会总需求的上升,会拉动社会总供给,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通货膨胀下降和消失;

    此时,假如央行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话,由于全社会流通的货币数量和速度不变,而全社会的财富因为劳动创造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趋势其实是降低,而非增加(即通货膨胀)。

    (2) 成本不会推动通胀;

    全社会以货币计价的成本出现普遍上升,这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不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3) 工资上升不会推动通胀;

    工资代表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表征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劳动者对新增加财富的分配权。

    此时,假如央行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话,由于全社会流通的货币数量和速度不变,而全社会的财富因为劳动创造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趋势其实是降低,而非增加(即通货膨胀)。

    (4) 失业率下降不会推动通胀;

    劳动者的失业率下降,说明全社会能通过更多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此时,假如央行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话,由于全社会流通的货币数量和速度不变,而全社会的财富因为劳动创造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趋势其实是降低,而非增加(即通货膨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已进入最腐朽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近现代形形色色的西方经济学和金融理论,都是为大垄断资本服务,因而存在大量的糟粕、甚至沦为厚颜无耻的愚民骗术。

    研习西方这些理论,需要批判性研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附录:

    《通货膨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术语解释

    http://www.pbc.gov.cn/rmyh/109339/751934/index.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2 17:41:51
4. 通货紧缩为什么会在信用货币时代诈尸还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42245/answer/86442104

    通货紧缩,顾名思义,其本质是个货币不足导致的现象。

    在以人民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出现67年后的今天,在美元金本位体系彻底被淘汰45年后的今天,居然还在大言不惭地谈论所谓“通货紧缩”,足见某些经济学界和媒体界的堕落与无知。

    ——您在问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已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央行随时都可以注入货币,何来所谓通货紧缩?

    媒体上鼓噪的所谓“通货紧缩”,其实指三类问题:

    1. 美欧等腐朽的大垄断金融资本国家,由于以各种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钱生钱”对赌无节制扩张,导致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对赌骗局难以为继,而其涉及的账面货币数字通常可达百万亿美元数量级,数倍于、乃至数十倍于国家的国民经济年产出,所以,金融衍生品对赌骗局的崩盘,会导致涉事银行间流动性迅速衰竭,从而看起来像是“通货不足、通货紧缩”。

    解决方案本来很简单,让这些对赌的骗子们破产即可。国家掌握央行、并扶植健康的商业银行专注于实体经济和国民民生,不但不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反而因为“淘汰了劣币”,还会极大促进社会公平并促进国民经济更好发展。

    但是,实际的解决方案却是拿纳税人的钱(上万亿美元)去喂给金融寡头。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占领华尔街行动?愤怒的民众自发斗争而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垄断资本寡头们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国家暴力机构就会维护寡头们的利益,而不是维护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利益。

    2. PPI工业品价格指数长期下降,说明企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导致工业品价格不断下滑。这个现象看起来虽然也是“产品价格下降”,但与通货紧缩完全无关。

    解决方案本来也很简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做好国民经济计划以避免再出现盲目发展。

    但是,个别居心叵测的媒体和所谓经济砖家,借机鼓吹子虚乌有的所谓“通货紧缩”,其目的是货币放水,继续刺激原本已经严重过剩的经济,盲目扩大生产,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咂舌。

    3.至于所谓“输入性通货紧缩”,是指在进口贸易方面,由于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对于我国这种超60%原油、超80%铜矿、超40%钾肥、平均超50%各种大宗商品都需要进口的大国而言,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滑,简直就是捡金元宝,抢着捡还来不及呢。何来所谓的“输入性通货紧缩”?

    政治经济学,原本是久经实践检验的科学。但在最近30年,却被西方经济金融骗术骗得团团转。我国学术界的堕落由此可见一斑。

    附录:

    《通货紧缩》——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术语解释

    http://www.pbc.gov.cn/rmyh/109339/742374/index.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2 17:43:28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证券交易中,债券的市值:

    沪市国债市值:7.6万亿

    深市国债市值:11.4万亿

    两市公开交易的国债总市值:19万亿

    (1)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概况

    http://www.sse.com.cn/market/bonddata/overview/

    (2)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

    http://www.szse.cn/main/marketdata/wbw/marketstat/
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概况-20160414.JPG

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鉴债券交易概况.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2 17:44:04
1)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对ZF债权”1.5万亿,意味着央行收购了1.5万亿国债,因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放了1.5万亿“基础货币”。

    由于2016年3月1日起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其极限货币乘数效应的倍数 = 1/16.5% = 6倍

    那么,如果央行投放的1.5万亿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循环过程,最终能创造出的极限货币供应量为 1.5万亿*6=9万亿

    (2)“ZF存款”是指ZF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源自于“财政存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是在历年预算中已安排的财政支出,但未在当年实际花掉,不断积累下来的财政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体现为年末国库在央行的存款,以及其他财政专户或部门账户里的存款。

    央行的负债表上,“ZF存款”3万亿没有进入商业银行账户,因而暂时不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假如我国ZF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这3万亿全部都从央行的账户上提出,就会进入商业银行账户,就会也参与货币创造过程。

    这个时候,最终能创造出的极限货币供应量为 3万亿*6 = 18万亿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实施时,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影响也非常巨大。

    (3) 新闻解读举例:《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2855亿元》

    记者4月13日从人民银行了解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13日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855亿元,其中3个月1270亿元、6个月1585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以上新闻说明,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了2855亿基础货币,其对应的极限货币供应量为 2855亿 *6= 1.713万亿

    (中期借贷便利MLF,是需要“归还”央行的贷款,届时,央行将以同样的6倍放大效应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如果到时候市场承受不起这么大的货币减少,央行还会通过包括MLF在内的各种方式继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2 17:44:4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

    (1)基础设施建设,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甚至是必备的硬件环境)。

    即便美国和欧洲这种发达国家,早年投入巨资修建的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也早都到了该更新或重建的境地。

    日本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尚能有效支撑日本的经济发展。

    而美国的基础设施相对残破(大都是半个多世纪前修建),已经开始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电力能源、通讯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基础设施,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经济增长较快,因而对经济建设硬件环境要求也非常旺盛。例如,没有铁路、公路、电力等等刚需的配套基础设施,怎么建设新企业发展经济呢?

    (2)日本为什么给人以感觉“差点破产”?

    也许是因为日本的公共债务比率全球最高?

    但是,日本的公共债务绝大部分由日本投资人持有,相对稳定。

    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否则不会被集中抛售并引发金融秩序动荡。

    日本的经济增长缓慢、债务居高不下等问题,其他欧美各国也都常年头疼。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导致社会总需求严重小于社会总供给,使得社会化大生产难以为继。

    形象的说,1%的资本占有者更富有,99%的劳动者更贫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